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男67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入院

来源:    时间:2016年08月31日    点击数:    5星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67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入院,欲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二十年。查体:神清,一般状况好,心功能Ⅱ级,查体合作,BP 136/63mmHg,HR 87次/分,SpO 2 97%,体重72kg,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对称。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电轴左偏、二尖瓣型P波、左心室肥大和劳损。超声心动:左房、左室增大,左心房收缩期中度反流EF 0﹒52。术前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7﹒2×10 9/L,HGB 102g/L,Hct 34﹒7%,PLT 174×10 9/L。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PT 11﹒5秒,APTT 24﹒3秒,INR 0﹒96,Fbg 3﹒37g/L。

二、临床诊治经过

术晨禁食水,入室后监护:BP 145/90mmHg,HR 86次/分,SpO 2 98%,生命体征平稳,给予面罩吸氧。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桡动脉置管测压。全麻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中全程使用血液回收机收集、滤过、分离术野出血并回输。体外循环停机后,将机器内余血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回输体内。给予鱼精蛋白拮抗后,效果欠佳。伤口渗血量较多。Sonoclot检查示ACT时间延长,凝血斜率降低。给予新鲜冰冻血浆800ml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术中HGB维持在67~106g/L之间。术中共计:出血2600ml、尿量2400ml。给予晶体液1700ml、胶体液2000ml、新鲜冰冻血浆800ml、自体血回输1500ml。术毕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带管回CCU继续监护治疗。

三、相关知识链接

心脏手术围术期出血量较多,大量岀血及异体血的输入造成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死亡率上升。所以,做好心脏手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量的问题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心脏手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术前、术中和术后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积极地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心脏手术围术期异体血的输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根据文献报道,在所有的心脏手术病人中,10%~20%的病人消耗了大约80%的心脏手术用血。故术前确认高危病人,围术期仔细全面地施行血液保护的措施,可大大降低围术期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有六种因素与出血量增加密切相关,是围术期出血量增加的高危因素:①高龄病人;②术前低红细胞容积(包括术前贫血及低体重);③术前服用抗血小板或抗血栓药物;④二次手术或复杂手术;⑤急诊手术;⑥存在非心脏性的并发疾病。

术前贫血的病人,应在手术前积极治疗贫血,补充铁剂,必要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改善病人的贫血状况。术前14天每天1次皮下注射300IU/kg,连续应用EPO至少5天后,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数,并在2周后达到最大效应。但EPO应用于心脏病人的安全性尚有待于更多临床资料的支持。

术前服用噻氯吡啶和氯吡格雷抗凝的病人心脏手术前应停药5~7天,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应注意的是对于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病人,突然停药有引起支架血栓的危险,可以考虑在术前使用短效的GP2b/3a抑制剂做替代疗法。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择期手术病人应在术前停用阿司匹林,以减少术中出血量。

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可在术前保存部分血液,在术中再回输体内发挥其作用。对于术前存在低血容量、贫血(Hb<100g/L)、凝血异常、充血性心衰或近期心肌梗死、严重肺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射血分数小于45%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宜用此方法。因此使得保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血管手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心脏手术期间,使用红细胞回收仪对岀血进行回收,经过清洗、离心,可得到Hct达50%~55%的洗涤红细胞,而原血液中90%以上的游离血红蛋白和活性物质被清除。大量文献报道,心脏手术期间使用红细胞回收无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增加溶血及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并且因清除了大部分的炎性因子,降低了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心脏手术的特点,进入红细胞回收仪的红细胞质量非常好,红细胞损伤小,且不含像骨科手术中常见的组织碎片、脂肪粒等杂质。并且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可对机器内余血进行清洗后再回输体内,避免了余血内肝素等残余物质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既回输了余血,又对机体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是心脏手术期间较好的血液保护方法。当红细胞回收量较大时,因仅回输了红细胞,而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丢失过多,可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应注意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在体外循环结束后,也可通过体外循环机将余血直接回输体内。由于直接回输的体外循环管路余血仍是肝素抗凝的,为了保持体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效果,要求每回输100ml余血,即应及时静脉追加5mg鱼精蛋白。若经历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则管路余血中可含有较高的游离血红蛋白及补体激活物,对机体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好经红细胞回收仪清洗后再输入体内。

围术期对输血指征的严格把握也是减少输血量的重要措施。在2007年版《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及血液保护指南》中认为,当术中血红蛋白水平降至60g/L以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至70g/L以下时,输注红细胞是合理的,可挽救病人的生命。对于合并重要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及肠道)缺血的病人,当血红蛋白水平达到100g/L时输注红细胞也不是不合理的。而血红蛋白水平达到100g/L以上时,输注红细胞并不能改善病人的氧运输,是不推荐的。在体外循环期间,因伴有一定的低体温,对于无脑氧含量降低危险(即既往脑血管意外史、糖尿病、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可将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60g/L甚至以下。而对于存在重要器官缺血/损伤危险者,可将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70g/L或以上。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血红蛋白水平在60g/L以上的病人,还应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综合考虑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出血量、化验结果等多种因素,掌控病人的输血指征。

输入血小板前应检查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 9/L,无须输血小板。大量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 9/L是输血小板的绝对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0)×10 9/L,是否需要输血小板应根据是否存在潜在的血小板功能障碍、预计或进行性出血、大脑和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若存在已知或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出血,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

出血病人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如果有条件应行凝血功能监测(PT、INR和APTT)。如果PT、INR和APTT正常,无须输新鲜冰冻血浆。输新鲜冰冻血浆的指征包括:①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INR>2.0,或APTT超过正常值2倍;②病人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约70ml/kg),继发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及时监测PT、INR和APTT;③紧急逆转华法林作用;④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获得特异的凝血因子;⑤肝素抵抗(抗凝血酶Ⅲ缺乏)。

输入纤维蛋白原前如果有条件应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纤维蛋白原>1.5g/L无须输冷沉淀。输冷沉淀的指征包括:①弥散性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0.8~1.0g/L;②大量输血病人不能及时监测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冷沉淀以纠正弥散性微血管出血;③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病人。此外,纤维蛋白原浓度1.0~1.5g/L时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潜在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

四、回顾性点评

本例病人为老年男性,术前血红蛋白不高,故不具备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但术中红细胞回收是心脏手术期间血液保护的良好措施。本例病人术中出血量为2600ml,但因为红细胞回收的应用,术中血红蛋白维持在67~112g/L之间,避免了异体红细胞的输入,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异体输血的并发症。

在进行红细胞回收时,因回收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丢失,大量回输时,可能会引起病人凝血功能的异常。有作者认为,回收1000~2000ml是安全的,大于2000ml可造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引起术中、术后大量渗血。故术中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凝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凝血监测方法只反映了凝血的部分过程,而且耗时较长,不能提供及时的、点对点的监测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其局限的一面。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监测仪与传统凝血检测方法不同,可实时地对凝血的全过程进行床边监测,全面地了解血栓形成的时间、速率、强度及纤溶情况,为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提供依据。从而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提高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Ferraris V,Ferraris S.Limiting excessive postoperativeblood transfusion after cardiac procedures:a review[J]. Tex Heart Inst J,1995,22:216‐230.

2.Ferraris VA,Gildengorin V.Predictors of excessive blooduse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 multivariate analysi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98:492‐497.

3.Komai H,Naito Y,Iwasaki Y,et al.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with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for abdomi nal aortic aneurysm surgery[J].Surg Today,2000,30(6):511‐515.

4.Thoracic Surgeons practice guideline series:aspirin andother antiplatelet agents during operative coronary revas cularization(executive summary)[J].Ann Thorac Surg,2005,79:1454‐1461.

5.LickerM,El enberger C,Sierra J,et al.Cardiop rotective Ef ects ofA2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in Pa 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Chest,2005,128(2):838‐848.

6.Svenmarker S,Engstrom KG.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to recycled pericardial suction blood and the influence of cel‐saving[J].Scand Cardiovasc J,2003,37:158‐164.

7.Ishida T,Nakano K,Nakatani H,et al.Relation betweenintraoperative salvaged blood transfusion and postopera tive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Kyobu Geka,2002,55:763‐767.

8.Jewel AE,Akowuah EF,Suvarna SK,Braidley P,HopkinsonD,Cooper G.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cardiotomy suction and cel saver for recycling shed bloodduring cardiac surger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3:633‐636.

9.Amand T,Pincemail J,Blaf art F,Larbuisson R,Limet R,Defraigne JO.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the blood processed by autotransfusion devices during 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ircuit[J].Perfusion,2002,17:117‐123.

10.黄海清.体外循环血液保护的方法与评价[J].广西医学,2009,31(8):1176‐1179.

11.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Blood Conservation Guideline Task Force et al.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ardiac surgery: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and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 thesiolog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nn Thorac Surg[J],2007,83(5):77‐86.

12.方波,马虹.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输血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01‐102.

13.邱耀辉,郭林新,练克俭,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外科围术期出凝血与血携氧功能的影响[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5):351‐352.

来源:《临床输血个案精选》
作者:汪德清 李 卉
参编:于洋 庄远 吕毅 田鸣 马曙轩
页码:53-56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