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家族性高血压要注意筛查这一可怕病因

来源:    时间:2003年06月18日    点击数:    5星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头晕26年,副神经节瘤2次术后多发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于198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心悸、头痛、多汗,无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等不适。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示:右肾下极前下方2.5cm×3cm占位,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无头晕、心悸等不适,监测血压110~130/70~80mmHg。1988年复查血儿茶酚胺升高5倍,肾上腺CT示:右膈脚后方1cm×1.5cm占位,MIBG(-)。遂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后患者规律复查血儿茶酚胺、腹部B超未见异常,监测血压不高。2006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大汗,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142/93mmHg;胸腹MRI:心包内2个实性占位,右心房、右心室外侧4.5cm×6.1cm×4.8cm占位,肺动脉根部后方、左室上方3.3cm×5.5cm×3.1cm占位;双侧肾上腺类圆形占位,左右大小分别为2.1cm×2.6cm×2.2cm、2.3cm×2.4cm×1.8cm;外院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向右房外侧肿瘤供血,左冠脉回旋支向肺动脉根部肿瘤供血。全身PET-CT: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纵隔心包、双肾上腺肿块异常放射性浓聚,腹膜后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处下方结节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家族史:母亲患高血压,哥哥13岁诊断高血压,左髂动脉旁发现肿瘤,术后病理示异位嗜铬细胞瘤,26岁嗜铬细胞瘤胸椎转移,手术切除后出现截瘫,28岁去世。

体格检查

血压150/94mmHg,心率80次/分,甲状腺不大,未触及结节,双肺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右房外心包腔探及4.2cm×4.7cm中等回声球形占位,包膜完整,随心跳活动,未发现与室壁粘连;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心包、左侧肾上腺多发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变。甲状腺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血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3.53ng/ml,肾上腺素<0.005ng/ml,多巴胺<0.005mmol/L。尿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394μg/24h,肾上腺素19μg/24h,多巴胺>753μg/24h。

入院诊断

家族性多发性副神经节瘤;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心脏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右肾下极副神经节瘤术后;右膈脚副神经节瘤术后;继发性高血压

诊治经过与诊治思维

1.科室疑难病例讨论

本例特点,存在问题,分析既往及病史资料,提出疑问,进一步检查(鉴别诊断)。

患者中年男性,病程20年,主要表现为间断头晕,平素血压不高,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下极、右膈脚后方占位,遂先后2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患者有明确高血压及嗜铬细胞瘤家族史,诊断考虑为家族性多发性副神经节瘤。近期患者出现心悸、大汗,血压高,尿儿茶酚胺代谢物升高,影像学提示新发双肾上腺、心脏占位,生长抑素受体显像、PET-CT提示双侧肾上腺、心包高摄取。考虑为副神经节瘤复发及转移。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多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多发内分泌肿瘤Ⅱ型(MEN)、vonHippel-Lindau病、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可检测PTH、血钙、24小时尿磷、降钙素、促胃液素(胃泌素)等筛查MEN-Ⅱ型;vonHippel-Lindau病常见双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少见,患者无神经纤维瘤表现,不考虑神经纤维瘤病。此外,患者心脏嗜铬细胞瘤需警惕恶性可能。治疗上,嗜铬细胞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多发副神经节瘤可分期手术切除,尤其心脏副神经节瘤手术风险高,需充分术前准备。

2.术前准备(药物治疗准备)

术前2周予以乌拉地尔30m.bid,术前1周予以晶体液1000ml,胶体液500ml扩容,术前患者血压控制110~120/70~80mmHg,体重增加4kg,血细胞比容由44%下降至37%。

3.手术过程及病理

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肿瘤大小约3cm,包膜完整,同时切除1/2肾上腺组织。术中、术后血压波动不明显。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CgA(+),Syn(+),S-100(+),Ki-6.index2%,Melan-A(-)。术后血压波动在110~120/70mmHg之间,10余天后再次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直径3cm红褐色包膜完整肿瘤,术中血压波动不大。术后病理提示为嗜铬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CgA(+),Syn(++),S-100(+),Ki-6.inde.1%。2个月后,复查24小时尿儿茶酚胺较前明显下降,心脏彩超提示心包占位较前无明显变化。患者再次接受全麻体外循环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因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肌桥,为防止体外循环后复跳困难,遂行同期冠脉搭桥术。术中可见心包内占位2枚,分别位于右房室沟表面及右肺动脉下缘,予以包膜内切除。止血后行左前降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术。脱机顺利,心脏自动复跳,窦性心律。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CgA(+),Syn(+),S-100(+),Ki-67 inde.1%。

4.最终诊断

家族性多发性副神经节瘤;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心脏副神经节瘤术后;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右肾下极副神经节瘤术后;右膈脚副神经节瘤术后;继发性高血压。

随访情况

术后7个月后随访,未诉头晕、头痛、大汗、面色苍白、便秘、体重下降,血压142/88mmHg,心率86次/分,血、尿儿茶酚胺正常。奥曲肽显像:原心包和左肾上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变消失;超声心动图:左房轻度增大,心脏嗜铬细胞瘤术后,LVEF77%;腹部CT:双侧肾上腺术后,肾上腺区未见结节。

专家点评

副神经节瘤相对罕见,对于伴心悸、大汗、头痛等儿茶酚胺增多所致症状、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儿童、青年人需警惕嗜铬细胞瘤。心脏嗜铬细胞瘤较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更具侵袭性,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非特异,预后较差,极易漏诊,特别是伴有轻度血压增高患者。对多发嗜铬细胞瘤伴纵隔占位,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表现,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肾上腺素、多巴胺正常的患者,需警惕心脏嗜铬细胞瘤。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可合并其他内分泌肿瘤,因此不能满足单个瘤检出,要考虑肿瘤多发性可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