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血小板减少作用及人群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
201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篇文章对利奈唑胺的血小板减少作用及人群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利奈唑胺疗效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指数是在24小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 最小抑菌浓度MIC≥100的比例。利奈唑胺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症。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PD的阈值,最大限度地减少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并进行群体PK分析来识别出影响利奈唑胺药代动力学的因素。群体PK分析表明,肌酐清除率(CLCR)显著影响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药物清除的平均参数估计值(CL; L/h)=0.0258 × CLCr + 2.03。
AUC24和波谷血浆浓度(Cmin)[AUC24 = 18.2 × Cmin + 134.4]之间发现显著的相关性(r=0.970)。AUC24=200的Cmin值(假设MIC = 2μg/mL)约为3.6μg/mL。针对安全性,Cmin是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其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的阈值为8.2μg/mL。Kaplan -Meier曲线显示自开始治疗至血小板减少症发展的中位时间为15天。
因此,Cmin目标范围为3.6-8.2μg/mL。不同程度肾功能患者所要达到的应用以下公式计算的目标Cmin基于以下结果:初始每日剂量(mg/d)= CL × AUC24 = (0.0258 × CLCr + 2.03) × (18.2 × Cmin + 134.4)。为了达到目标浓度,该推荐初始剂量和随后的剂量调整应该避免不良事件,从而能够使基于利奈唑胺的治疗继续进行。
(选题审校:XXX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