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利伐沙班vs维生素K拮抗剂
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抗磷脂综合征(APS)的潜在作用仍然未知。2019年10月,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为期3年的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目的:旨在确定对于血栓性APS,利伐沙班是否非劣效于剂量调整的维生素K拮抗剂(VKAs)。
设计:为期3年的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地点:西班牙6家大学附属医院。
受试者:190名患有血栓性APS的成年人(18~75岁)。
干预:利伐沙班(20mg/d或15mg/d,根据肾功能确定剂量)vs剂量调整的VKA(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2.0~3.0,具有复发性血栓形成史者为3.1~4.0)。
测量: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新发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比例;主要安全性结局指标为大出血。预先定义的风险比(RR)的非劣效性边缘为1.40。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血栓形成时间、血栓类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心血管死亡、非大出血。
结果:3年随访后,利伐沙班组和VKA组分别有11名患者(11.6%)和6名患者(6.3%)发生复发性血栓形成(利伐沙班组的RR,1.83;95% CI,0.71~4.76)。利伐沙班组的患者(9例)比VKAs组(0例)更常发生卒中(校正RR,19.00;95% CI,1.12~321.9)。利伐沙班组和VKA组分别有6人(6.3%)和7人(7.4%)发生大出血(RR,0.86;95% CI,0.30~2.46)。事后分析提示,利伐沙班治疗的既往动脉血栓形成、葡萄状青斑或APS相关心脏瓣膜病患者复发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局限性:未测量利伐沙班组的抗凝强度。
结论:对于血栓性APS,利伐沙班未达到与剂量调整的VKAs相比的非劣效性,并且事实上,复发性血栓形成风险非统计学显著的增加接近1倍。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