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其他科室>>正文内容
其他科室

最新研究:“加班文化”深入骨髓 中国医务科研人员常在周末和午夜投递论文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20年01月16日    点击数:    5星

“要么出版,要么去死”已成为学术界认识的口头禅,但科研人员是否必须牺牲休闲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2019年12月,发表在《BMJ》的一项研究,对全球医药界科研人员常在哪一时间段递交论文,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占用休息时间递交论文很普遍。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医药科研人员最常在周末和午夜递交。

科研——学者们下不了的贼船

当前,学术生产力乃高校的崇高追求之一。学术能力决定着高校的排名情况,排名又决定着学校声望和财政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健康和医学论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尽管高质高量产出论文,可推动学校排名上升和声望提高,但不少人质疑其对个体学者水平和整个学术文化可能难言理想。

发表论文的压力不断增加,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即发表更多论文能推动高校排名上升,这反过来又给科研人员施加了更大的压力,科研人员必须继续努力高产论文,才不至于让高校从排名中跌落。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任务不断加码,挤压了学者们用于科研的时间。坊间传闻,科研人员和医学生在不断延长工作时间,以应对研究和出版的挑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评论家则一直在批判,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将科研推到了边缘。

事实上,教学、行政管理、项目以及各种烦琐的日常工作,已经让科研人员忙得团团转,留给科研的时间微乎其微。

许多国家,由于学术工作的不断加码,过劳日益普遍,科研人员被各种焦虑困扰。学术工作负荷过大,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影响整个出版系统的健康发展。

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学术工作负荷过大,正在侵蚀同行评审的“礼物经济(gift economy)”,这对于保持出版体系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

“加班文化”早已流淌在血液 中国医护为世界之最

发表在《BMJ》的该项研究,确定了科研人员是否常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向BMJ投稿和提交同行评审,以及这是否会随时间而改变。

研究人员对2012~2019年间提交的论文稿件和同行评审展开了观察性研究,并且对作者的地址进行了地理编码。

研究地点为BMJ旗下两大医学期刊的在线提交系统。

主要结局指标为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一天内的每个小时(以确定清晨和深夜)提交稿件和同行评审的概率。 Logistic回归用于估计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稿件和同行评审的可能性。

纳入超过49000份提交论文和76000份同行评审。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稿件或同行评审的平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很小。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投稿和递交同行评审较多,与同一星期内的工作日相比,周末工作的平均概率为0.14~0.18,节假期工作的平均概率为0.08~0.13。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长时间保持一致。其中,中国的科研人员最常在周末和午夜工作,而斯堪的纳维亚的科研人员最常在工作日和中午提交稿件或同行评审。

国家之间的差异长期存在表明,“加班文化” 早已是名副其实,流淌在血液里。

该为中国医护减负了

中国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令世界汗颜,好像个个都有三头六臂,科研、教学和临床,一样不落。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不仅是因为效率高,更因为舍得拼命。该研究特意提出,中国的医药科研人员最常在周末和午夜工作,就是最确凿的证据。

为中国医护减负,该行动起来了!


(选题审校:徐晓涵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中国(内地)的科研人员在周末投稿论文和同行评审的平均可能性都高居榜首,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紧随其后,分别为第二、第三;但对除周末以外的法定节假日投稿的可能性,中国内地科研人员仅在世界平均水平,比利时最高。科研人员或许能将重要的工作挪到相对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完成,而不必非要呆在吵闹的办公室里做这些工作。写论文这样的创造性工作可能更容易在周末完成,很多科研人员可能也享受这一点。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考虑了投稿和同行评审,这只是科研人员需要完成的诸多任务中的两项;也没有深入讨论科研人员在周末或节假日完成的工作类型或是工作量;另外没有区分研究人员处于哪一个职业生涯阶段,因此不能说明加班情况和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之间是否有关。)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