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新冠住院成人:lenzilumab vs 现有疗法
当前,研究人员仍不断在寻找对新冠有获益的药物。2022年3月,发表在《Lancet Respir Med》的一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调查了lenzilumab治疗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住院成年患者的效果。
背景:COVID-19的病理生理学包括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参与炎症过程的细胞因子之一。在LIVE-AIR试验中评估lenzilumab(一种GM-CSF中和单克隆抗体)与现有疗法相比治疗COVID-19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在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LIVE-AIR中,从美国和巴西29个地点招募不需要有创性机械通气的COVID-19肺炎住院成年患者,并将其随机(1:1)分配接受3剂静脉lenzilumab(每剂600 mg)或安慰剂,相隔8小时给药。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支持性治疗,包括使用瑞德西韦和糖皮质激素。将患者按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随机分层。主要终点是改良意向治疗人群(mITT)在无创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存活至第28天,包括在主要研究者或助理研究者的书面监督下接受至少1剂研究药物的所有接受随机分配的受试者。对所有至少使用1剂研究药物的患者进行不良事件评估。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NCT04351152)注册,并已完成。
结果: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5日至2021年1月27日。对528例患者进行筛查,其中52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并纳入意向治疗人群。其中479例患者(lenzilumab 236例,安慰剂组243例)被纳入mITT主要结局分析。两组之间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数据相似。311例(65%)受试者为男性,基线检查时的平均年龄为61(SD 14)岁,C反应蛋白浓度中位数为79(IQR 41~137)mg/L。449例(94%)患者使用类固醇,347例(72%)患者使用瑞德西韦;331例(69%)患者使用这两种治疗。lenzilumab组198例(84%;95% CI 79~89)受试者和安慰剂组190例(78%;72~83)受试者在无创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存活至第28天,且lenzilumab组的存活可能性高于安慰剂组(风险比1.54;95% CI 1.02~2.32;p=0.040)。根据CTCAE标准,lenzilumab组255例患者中68例(27%)患者和安慰剂组257例患者中84例(33%)患者出现至少1次严重程度至少为3级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与呼吸系统疾病(26%)和心脏疾病(6%)相关,均未导致死亡。
阐释:与安慰剂相比,使用lenzilumab显著改善了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COVID-19住院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相似。与其他类固醇联合治疗COVID-19时,lenzilumab超越其他免疫调节剂的附加值仍然未知。
(选题审校:姜丹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Lancet Respir Med. 2022 Mar;10(3):237-246
Lenzilumab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LIVE-AIR): a phase 3,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63332/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