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作用机制差异(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Aug;97(8):2799-808.)
题目:特立帕肽或唑来膦酸治疗(SHOTZ)的骨骼组织形态学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Skeletal Histomorphometry in Subjects on Teriparatide or Zoledronic Acid Therapy (SHOTZ)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背景:最近对骨活性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如何展现和解释骨重建的动态组织形态学参数提供了参考价值。
目的:比较已确定的同化药物特立帕肽(TPTD)和典型骨吸收抑制药物唑来膦酸(ZOL)的作用。
设计:这是一项12为期个月、随机、双盲、活性比较对照、横断面活检的研究。
实验环境: 12个美国和加拿大医疗中心。
研究对象:骨质疏松症绝经后的健康妇女。
干预:受试者接受每日一次皮下注射20μg特立帕肽(n=34)或在基线时静脉输注5 mg唑来膦酸(n=35)。
主要结果测试:主要终结点是6个月时矿化表面/骨表面(MS/BS)和骨形成的动态检测。同时对一组标准的动态和静态组织形态学指数进行评估。当遭遇样本丢失检签时,采用几种方法来计算骨矿沉积率(MAR)。同时测定了骨转换的血清标记物。
结果:在58名具有可评估的活检的受试者中(TPTD = 28;ZOL = 30),特立帕肽组的MS/BS显著高(中位数:5.60 vs. 0.16%,P < 0.001)。其他骨形成指数,包括骨矿沉积率,也是特立帕肽组高(P < 0.05)。特立帕肽能明显增加1、3、6和12月的原骨胶原1型N-终端前肽(PINP)和3-12月的1型胶原的羧基端交联端肽(CTX)。唑来膦酸能降低所有时间点的原骨胶原1型N-终端前肽和1型胶原的羧基端交联端肽。
结论:基于组织形态学数据和骨形成和再吸收的血清标记物的分析,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具有完全不同的对骨形成作用机制。一个重要的机制差异是特立帕肽组具有较高MS/BS。总之,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治疗后,合成代谢活性与抗吸收活性具有动态组织形态学特点。
(选题审校: 陈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相关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701017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