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Circulation. 2012; 126: 2381-2391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15,2012,)
标题: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背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已经被提议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的替代选择用来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就每种药物而言,NOACs至少不劣于维生素K拮抗剂,但其整体和血管死亡率方面的明确优越性尚未证实。
方法:研究者对II期和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了房颤患者中NOACs和维生素K拮抗剂的疗效。研究者检索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检索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书籍和www.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截止到2012年7月的第一周,无语言限制。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审核审查和评估研究质量。主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缺血性中风、缺血性发作、主要颅内出血和心肌梗死。合并NOACs与维生素K拮抗剂的比较的数据,计算合并相对风险(RR)和95%的可信区间(CI)。
结果:研究者检索到了12项研究(3项达比加群,4项利伐沙班,2项阿哌沙班和3项依度沙班),共纳入54875例患者。NOACs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5.61%和6.02%,RR,0.89;95%CI,0.83-0.96)、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3.45%和3.65%,RR,0.89;95%CI,0.82-0.98)和卒中/全身性栓塞(2.40%和3.13%; RR,0.77;95%CI,0.70-0.86)。主要出血风险有显著降低趋势(RR,0.86;95%CI,0.72-1.02),颅内出血显著减少(RR,0.46;95%CI,0.39-0.56)。心肌梗死无差异。
结论:较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与总体临床获益相关。除了随机试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选题审校: 闫盈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相关链接: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126/20/2381.long
- 评价此内容
- 3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