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精神>>正文内容
精神

精神病潜伏期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的安全性问题(CNS Drugs. 2013 Mar;27(3):197-205.)

来源:    时间:2013年04月09日    点击数:    5星

题目:精神病潜伏期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安全性问题(Antipsychotic interventions in prodromal psychosis : safety issues)

近年来,精神病潜伏期的精神病药物学干预又称为精神病的超高风险精神状态,引起了许多注意。同时也表明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超高风险个体,可能延长疗效,甚至阻断直接精神病的进展,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当其用于不一定转变为精神病的个体时,需要增加伦理关怀。现在用于精神病超高风险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且要保持高度警惕。到目前为止,一些研究调查超高风险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精神病潜伏期的相关潜在益处和风险仍不清楚。不考虑研究设计,我们回顾了所有发表的研究,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超高风险患者。鉴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被推荐,因此这些研究都是关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我们专门检查了每个研究中个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现有描述,并讨论了不同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的潜在影响,这些临床因素可能影响超高风险患者药理学干预的安全问题。研究抗精神病治疗用于预防转变为精神病潜在益处的最新临床试验相对持续时间较短且涉及患者较少。同时也表明,该阶段的药理学干预可能对于降低精神病理学和过渡率有效,且可能比较安全,基于指导原则疗法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能得出限定的临床建议和指南。某些不良反应需要时间发展,如代谢综合征和内分泌相关的效应,因此需要更长周期和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确定抗精神病干预的疗效以及它的持续时间与不良事件出现的相关性。这可以确定及时发展战略,以防止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及超过相关风险的超高风险患者使用抗精神病干预获得最大限度的益处。

(选题审校:任振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