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将剂量强度整合于性能指标中有助于改善急性心梗后的最佳药物治疗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4年01月14日    点击数:    5星

2013年11月,发表于《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药物最优剂量。文章建议,将剂量强度整合至性能指标中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梗后最佳药物治疗情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性能指标量化后的药物处方模式。

背景:已设计目前针对AMI的性能指标,旨在通过量化循证治疗的使用情况而改善质量。然而,这种措施仅评估了药物处方。患者是否在AMI时,以及AMI后出院后使用了最佳剂量的二级预防药物尚未知晓。

方法:我们对美国2个注册登记研究(2003年~2008年),31所医院招募的6748例患者,AMI后出院时以及12个月时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进行评估。处方剂量被列为无、低剂量(<50%靶剂量[由重要的临床试验定义])、中剂量(50%~74%靶剂量)或目标剂量(≥75%靶剂量)。该处方分析排除有禁忌证的患者。

结果:尽管有1/3的患者以目标剂量进行处方,但是,大部分符合标准的患者(>87%)在出院时,每种药物均以某种剂量处方。在出院时没有以目标剂量处方的患者中,随访期间内很少发生增加剂量的情况(每种药物大约有25%的患者)。12个月时,实现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以及ACEI/ARBs目标剂量的患者分别占符合标准的患者的12%、26%和32%。多变量校正后,出院时处方的目标剂量与随访期间的目标剂量显著相关:β受体阻滞剂,校正比值比(OR):6.08(95% 置信区间[CI]:3.70~10.01):他汀类,校正OR:8.22(95% CI:6.20~10.90);ACEI/ARBs,校正OR:5.80(95% CI:2.56~13.16);上述每项P<0.001。

结论:尽管几乎所有AMI患者出院时均有适当的二级预防药物,但是,很少出现增加剂量的情况,且大部分患者的处方剂量都低于临床试验证明的有效剂量。将剂量强度整合至性能指标中可以有助于改善AMI后最佳药物治疗的使用。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