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简单可行的方法来预测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应答情况?
先前数据表明,网织血小板可以显著影响噻吩并吡啶的抗血小板应答。2016年7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证实,每个网织血小板参数均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活性显著相关。
背景:先前数据表明,网织血小板可以显著影响噻吩并吡啶的抗血小板应答。目前不清楚描述网织血小板的参数是否能否预测噻吩并吡啶的抗血小板应答。
目的:作者试图确定同已建立的预测因素相比,描述网织血小板的参数能多大程度预测噻吩并吡啶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应答。
方法:本研究随机分配300名择期冠脉支架的患者至氯吡格雷600 mg、普拉格雷30 mg或普拉格雷60 mg。采用电阻抗法在服药前评估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反应(血小板内在活性),并在给药后1日再次评估。采用全自动全血流式细胞仪评估网织血小板的多个参数:绝对未成熟血小板计数(IPC)、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和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
结果:每个网织血小板参数均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活性显著相关(3个参数的p<0.01)。在包括3个参数的多变量模型中,仅IPC仍是血小板活性的显著预测因素(p<0.001)。在校正3个参数中每个的已知治疗血小板活性的预测因素(包括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多态性、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和血小板内在活性)的模型中,仅IPC成为一个独立预测因素(p=0.001)。在这个模型中,IPC是治疗中血小板活性及随后血小板内在活性的最强预测因素。
结论:IPC是噻吩并吡啶治疗的抗血小板应答最强的源于血小板计数的独立预测因素。考虑到其容易获得,以及同已知预测因素(包括CYP2C19*2多肽性)相比,其与较强的治疗中血小板活性相关,IPC可能成为噻吩并吡啶治疗抗血小板应答的首选预测因素。
医学知识的能力:在经皮冠脉介入的稳定患者中,未成熟血小板计数升高减少噻吩并吡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患者治疗的能力:需要前瞻性研究评估IPC作为噻吩并吡啶治疗长期临床结局一个预测因素时的价值。
原文出处:J Am Coll Cardiol. 2016 Jul 19;68(3):286-9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417007
- 评价此内容
- 3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