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骨科学>>正文内容
骨科学

多学科讨论:大豆为绝经早期女性骨骼健康“增砖添瓦”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2月17日    点击数:    5星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造成每年全球近900万例骨折。2017年1月,发表在《J Bone Miner Res》的一项由英国、意大利和卡塔尔科学家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大豆可降低绝经早期女性的骨转化标志物。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

绝经后雌激素流失可造成骨流失的增加。大豆异黄酮能用作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它们在骨转换中的作用未知。首要结局为评估血浆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结局为评估心血管风险标志物的改变,包括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特征。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平行组研究,该研究将200名绝经发作后2年内的女性随机分配到每天一次大豆蛋白15g+异黄酮66mg(SPI)或仅每天一次大豆蛋白15g(SP)共治疗6个月的组中。6个月后,与SP补充(0.35±0.12 vs 0.35±0.13μg/L;P=0.92)相比,SPI补充者的I型胶原交联β(βCTX)(骨吸收标志物)发生显著性降低(0.40±0.17 vs 0.15±0.09μg/L;P<0.01)。SPI补充者的I型前胶原N端肽(P1NP)(骨形成标志物)也发生显著性降低(50.5±25.0 vs 34.3±17.6μg/L;P<0.01),在3~6个月间更显著。SPI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有显著性降低,而没有观察到SP补充者的这些参数发生显著性改变。两组都未观察到空腹血脂特征和舒张压发生显著性改变。SPI补充者发生TSH的显著性增加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显著性降低(P<0.01),但是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未发生改变。

总之,大豆蛋白联合异黄酮对骨健康具有获益效应,类似于抗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模式,但是相比之下,幅度较小。心血管风险标志物有显著性改善,但是SPI补充后,TSH的显著性增加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显著性降低表现出了对甲状腺功能的不利影响。

多学科讨论记实:

本研究显示,在绝经最初2年骨质流失最大的女性中,与无异黄酮的大豆蛋白相比,含异黄酮的大豆对BTMs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收缩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性)均有显著有益影响。在此组女性中,大豆蛋白联合异黄酮对血浆T4减少和血浆TSH增加的甲状腺功能也有有害作用。这是首个使用能确定单独大豆蛋白任何作用的真正无异黄酮的大豆的研究。与基线相比,大豆蛋白单独对3个月或6个月时无显著治疗影响。骨形成也随时间增加。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的作用主要是骨吸收减少和骨形成继发性降低,反映了新的骨再形成单位的活化频率降低。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体内和体外均结合和反式激活雌激素受体(ERs),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当前研究中,骨吸收标志物显著早期减少后骨形成标志物减少,表明骨中大豆蛋白和异黄酮的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替代治疗相似。使用有效的抑制骨质吸收药物二磷酸盐和狄诺塞麦,也观察到类似模式:骨吸收标志物开始减少后骨形成标志物减少,尽管程度更小。

这是首个使用真正无异黄酮的对照大豆的研究,其显示无治疗影响,表明大豆蛋白单独与骨健康的关系为惰性。服用大豆24周后体重无变化,表明胰岛素抵抗性降低与大豆纤维(可能加强满足感,因此引起体重降低)的活动无关。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465911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人体的激素水平和生理条件对BTM也有一定影响,女性绝经后BTM浓度升高。随访性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中,健康年轻女性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平均值为40ng/mL,骨吸收标志物β-CTX平均值为0.26ng/mL。所以,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重点在于将BTM浓度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异黄酮结构与雌激素相似。)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