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皮肤性病>>正文内容
皮肤性病

面部皮疹略红肿 吃维生素就能好转?

来源:    时间:2019年01月22日    点击数:    5星

63岁女性,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肿,无自觉症状,皮疹持续不退。边界不清,无压痛,以右侧较为显著,表面无脱屑及破溃。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皮萎缩,钉突变平。真皮内胶原纤维增多,附件消失。真皮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环状肉芽肿?离心性环状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病历摘要

患者,女,63岁,退休。

主诉:面部皮疹6月余,无自觉症状。

现病史: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肿,无自觉症状。皮疹持续不退。

既往史、家族史:曾患偏瘫。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无特殊。

专科情况:双面颊及颧部对称分布水肿性斑块,略红肿,边界不清,无压痛,以右侧较为显著,表面无脱屑及破溃。(图1~图2)

图1 双面颊及颧部对称分布水肿性斑块,略红肿,边界不清

图2 双面颊及颧部对称分布水肿性斑块,略红肿,边界不清(右侧),表面无脱屑及破溃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52×109/L,L% 36.4%,G% 54.6%,RBC 3.36×1012/L↓,Hb 101g/L↓,PLT 325×109/L↑。

病理: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皮萎缩,钉突变平。真皮内胶原纤维增多,附件消失。真皮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讨论目的

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皮损分布于双面颊及颧部。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水肿性斑块。无自觉症状,慢性病程。结合组织病理考虑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环状肉芽肿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病。可能与日晒、虫咬、外伤、遗传、糖尿病有关。其临床上依然是以斑块为主要表现,但皮损边缘比较清楚,内缘倾斜、内陷,且发病以儿童及青年为主,70%患者小于30岁,女性多于男性,病理改变有典型栅栏状肉芽肿形成,即组织细胞围绕着变性的胶原纤维或黏蛋白物质成栅栏状排列。治疗:口服泼尼松20~30mg/d,配合氯喹、DDS、依曲替酸有效。

2.离心性环状红斑

是由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药物、食物及潜在的疾病引起的一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皮损虽为离心性环状红斑,但时起时消,反复发作,自觉瘙痒,重症者伴全身症状如发热、血象改变。病理改变为特征性的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治疗:尽量清除诱因,轻症者以抗组胺治疗为主,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

3.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皮损有两型:①丘疹、鳞屑型;②环状红斑型。该型皮损虽然可由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但表面常有少许鳞屑,皮损消退后可留下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皮损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同时,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等。血清抗Ro及抗La抗体以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治疗:口服氯喹、DDS、沙力度胺;如疗效不佳,可加服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30mg/d)。

最终诊断: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治疗经过

专家治疗方案:反应停25mg,每日三次,维生素E 5mg,每日三次,复合维生素B1片,每日三次。

皮疹逐渐好转,自行停药。

讨 论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是一种临床经过良性的非感染性肉芽肿,病理是以真皮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好发于面部,偶见于身体其他部位,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略有浸润的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皮损初起时为丘疹,逐渐增大,局部无毛囊角栓或萎缩,皮损数目不定,可单发或多发,经过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日后可在原处或他处多发,日光可诱发或加重本病。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有大片边界清楚的细胞浸润,以淋巴样细胞为主,混杂少量组织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浸润有向表皮附属器和血管周围分布的趋势,也可扩展到皮下组织。

(李妍 赵俊英 王增芳 整理)

参考文献

1. 刘静穆,张谊芝.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华西医院,2008,23(6):1475.

2. 高亮,王侠生.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3):242-244.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暨北京市皮肤病 专家会诊中心病例讨论精选》
作者:赵俊英 王增芳
参编:殷致宇 王毓新 蔡有龄 崔炳南 崔羽立
页码:23-25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