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皮肤性病>>正文内容
皮肤性病

年轻男子双手指、掌多发红色斑块6年 避光或可缓解病情

来源:    时间:2022年01月27日    点击数:    5星

患者,男性,28岁,双手指、掌多发红色斑块6年。皮损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疏松,间隙增宽,其间散在较多组织细胞呈栅状排列,偶见多核巨细胞。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阿新兰染色:±。诊断:手部环状肉芽肿。给予口服中药制剂痒疹及疏肝颗粒,抗组胺药,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结合N光治疗,1月后皮疹明显变平,部分消退。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双手指、掌多发红色斑块6年。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指及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多,部分扩散融合成片状及环状斑块,1年前手指侧缘出现相同皮损,皮损增厚处自觉胀痛不适,遂来就诊。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及日光暴晒史,否认糖尿病及肝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糖尿病及类似皮肤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指及手掌可见散在分布的绿豆至蚕豆大淡红色平顶丘疹,质坚,部分呈环状或半环状浸润性斑块,中央凹陷,周边隆起,表面光滑无鳞屑,有光泽,质硬,以掌指关节处为著,口腔黏膜无损害(图1)。

图1 双手指、掌可见淡红色丘疹呈环状皮损,中央凹陷,周边隆起,表面光滑无鳞屑

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及甲状腺功能全套均正常,RPR,TPPA,HIV和乙肝表面抗原均(-),心电图、胸片及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组织病理示: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疏松,间隙增宽,其间散在较多组织细胞呈栅状排列,偶见多核巨细胞。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阿新兰染色:±(图2~4)。

图2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疏松,间隙增宽,其间散在较多组织细胞呈栅状排列(HE染色×40)

图3 真皮胶原疏松,间隙增宽,其间散在较多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呈栅状排列

图4 阿新蓝染色示胶原束间可见嗜碱性颗粒状或纤维丝状黏液性物质沉积(阿新蓝染色×100)

诊断:

手部环状肉芽肿。

治疗:

给予口服中药制剂痒疹及疏肝颗粒,抗组胺药,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结合N光治疗,1月后皮疹明显变平,部分消退(图5)。

2.讨论

环状肉芽肿是以环状分布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昆虫叮咬、日光照射、压迫、药物、病毒感染等有关。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各种促发因素导致真皮和皮下组织胶原变性有关。本病有很多亚型,包括局限型、泛发型或者播散型、皮下型和穿通型等。局限型大多患者﹤30岁,男女比例为1∶2,无种族差异,约占GA的75%。临床表现病程呈慢性经过,皮损可自然消退,一般不留痕迹,但约40%在原位复发。春秋季可加重。通常无症状,可以瘙痒,手掌GA患者可出现疼痛。本病应与结节病、扁平苔藓、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及色素性荨麻疹等鉴别,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因临床表现多样,本病尚未确定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冷冻、PUVA、光动力疗法、富马酸酯、异维A酸、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法有效。本例患者采用口服活血中药、抗组胺药及外用曲安奈德乳膏,结合N光治疗1个月后取得满意的疗效。陈昆等曾对43例GA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例自觉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夏季病情加重而冬季缓解,因此考虑患者发病与紫外线有关。本病患者应考虑避光,以防止诱发及加重病情。

图5 环状肉芽肿治疗后皮疹明显变平,部分消退

(郭海霞)

点评

1.报道了青年男性手部环状肉芽肿1例,皮疹损害为淡红色平顶丘疹,呈环状或半环状浸润性斑块,中央凹陷,周边隆起,表面光滑无鳞屑,有光泽,质硬,以掌指关节处为著,口腔黏膜无损害。

2.病理为组织细胞排列成的栅栏状肉芽肿,阿新蓝染色可见黏蛋白沉积。

3.提示临床对于类似病例——以环状分布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春秋季可加重,应考虑本病。本病应与结节病、扁平苔癣、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及色素性荨麻疹等鉴别,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避光。


来源:《皮肤科疑难病例解析》
作者:张理涛 张峻岭
页码:157-15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