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皮肤性病>>正文内容
皮肤性病

颈部黑色点状丘疹蔓延 诊断不清好闹心

来源:    时间:2019年03月26日    点击数:    5星

21岁男性,颈部出现黑色点状丘疹2年,近1年来皮疹逐渐增多,波及整个胸部和背部。因诊断不清,一直未得到治疗。原来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性,50岁以上及女性很少见。

病历摘要

患者,男,21岁,学生。

主诉:颈部出现黑色点状丘疹2年,增多并蔓延至躯干部1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黑色毛囊口栓塞物,无任何自觉症状,未予处理。近1年来皮疹逐渐增多,波及整个胸部和背部。

既往史、家族史:体健,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无特殊。

专科情况:颈、胸、肩背部及上臂外侧均可见密集分布与毛囊一致帽针头大小、黑头粉刺样皮疹,毛囊口扩大,中央有一黑色栓塞物,略高出皮面,丘疹周围可见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大致正常,胸片无异常。

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可见毛囊角栓形成,真皮内毛囊漏斗部可见多根毛发,被包绕在一个角质的鞘内(图1~图2)。

图1 毛囊角栓形成,真皮内毛囊漏斗部可见多根毛发,被包绕在一个角质的鞘内

图2 毛囊角栓形成,真皮内毛囊漏斗部可见多根毛发,被包绕在一个角质的鞘内

讨论目的

患者在外院诊断不清,一直未得到治疗。此次来会诊中心就诊希望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根据该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颈部及躯干部可见毛囊性丘疹,扩大的毛囊口中央有黑色栓塞物,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小棘状毛壅病诊断明确。易于鉴别诊断。

最终诊断:小棘状毛壅病。

治疗经过

专家治疗方案:

1、0.025%维A酸霜外用。

2、新体卡松30mg/d与20mg/d交替口服。

3、苍术1000g、当归200g、白藓皮200g,水煎3次浓缩,加蜂蜜500g成膏,早晚各服用20g。

治疗半年后随访,患者皮损大部分消退。

讨论

小棘毛壅病(trichostasisspinulosa)又称毳毛黑头粉刺。多见于青年男性,50岁以上及女性很少见。国内近10年报道2例。

Nobl于1915年首先报道,本病原因尚不清楚,Nobl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可能是先天性毛乳头发育异常所致。Golschmidt等提出本病为休止期的毛发停滞所致,由于毛囊的漏斗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口部分闭塞以阻止休止期细小毛发的脱落。皮损好发于脂溢区,弥漫而对称地分布在双肩、胸背上臂外侧及臀外侧等处。毛囊口中央有黑色栓塞物,酷似黑头粉刺或毛周角化,这些黑色角栓可挤出。黑色栓塞物经10%氢氧化钾溶解后,显微镜下检查为一束无髓质的毳毛,数目不定,数根至数十根不等。毛粗细一致,毛根部较尖而没有毛乳头。在电镜下见毳毛聚集成束,粗细不等,色浓淡不一。部分毛小皮消失或角化异常,毛乳头萎缩。

治疗:可内服维A酸类药物,外用水杨酸或维A酸类角质溶解剂。

小棘状毛壅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报道不多,本例病例提示我们临床上遇到毛囊性丘疹,中央可见黑色栓塞物,应注意本病的可能,必要时行组织病理明确诊断。

(徐薇 梅雪岭 赵俊英 王增芳 整理)

参考文献

1. 周毅成,丁文,王雪峰. 小棘状毛壅病1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352.

2. 黄敏,杨坤杰. 小棘状毛壅病1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362.

3.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54.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暨北京市皮肤病 专家会诊中心病例讨论精选》
作者:赵俊英 王增芳
参编:殷致宇 王毓新 蔡有龄 崔炳南 崔羽立
页码:46-48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