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双膦酸盐预防骨折 预期寿命多于12.4个月就能获益
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双膦酸盐预防骨折,是长期治疗才能带来获益,且短期面临胃食管刺激或严重肌肉骨骼疼痛等危害。2022年1月,发表在《JAMA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显示,预期寿命多于12.4个月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可能从双膦酸盐治疗中获益。
重要性:初始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决策需要平衡短期的危害和负担(如胃食管刺激或严重肌肉骨骼疼痛)与减少骨折的长期获益。
目的:旨在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中,评估双膦酸盐预防非椎骨和其他骨折发生获益的时间(TTB)。
数据来源: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1篇综述)、卫生研究和质量署(1篇综述)、Cochrane图书馆(2篇综述)和内分泌学会(1篇综述)委托进行的系统回顾中识别出随机临床试验(RCT)。
研究选择:纳入了RCT,其研究对象为绝经后女性,基于现有椎体骨折或骨矿物质密度T评分为-2.5或以下确定骨质疏松诊断。由于是指南推荐的降低非椎体骨折的一线药物,因此研究的选择集中于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和唑来膦酸盐。未关注骨质疏松的初步诊断、无安慰剂组或缺乏骨折时间数据的研究,被排除在外。
数据采集和分析:拟合随机效应威布尔生存曲线,并使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估计每项研究的绝对风险降低(ARR)和TTB。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模型汇总这些估计值。
主要结局和测量指标:首要结局为发生首次非椎体骨折的3个不同ARR阈值(0.002、0.005和0.010)的时间。次要结局包括髋部骨折4个ARR阈值(0.001、0.002、0.005和0.010)的时间、任何临床骨折和临床椎体骨折。
结果:识别出67篇全文文献中,纳入包括23384名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的10项RCT,或作为原始随机对照试验,或作为随后公布的汇总分析的一部分。研究中,参与者的数量范围从994到7765人,平均(SD)年龄范围从63(7)到74(3)岁,随访时间范围从12到48个月。汇总Meta分析发现,在0.010的ARR时,每100名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女性,避免1例非椎体骨折需要12.4个月(95% CI,6.3~18.4)。在ARR为0.005时,预防1例髋部骨折需要200名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接受20.3个月(11.0~29.7)的双膦酸盐治疗。此外,在ARR为0.005时,预防1例临床椎体骨折需要200名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接受12.1个月(6.4~17.8)的双膦酸盐治疗。
结论和意义:该Meta分析发现,每100名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预防1例非椎体骨折的双膦酸盐TTB为12.4个月。这些结果提示,预期寿命多于12.4个月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最可能从双膦酸盐治疗中获益。
(选题审校:何娜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JAMA Intern Med. 2022 Jan 1;182(1):33-41
Time to Benefit of Bisphosphonat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Fractures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07231/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