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后体温升高与病毒反应相关
2013 年11月发表在《J Hepato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后体温升高与病毒反应密切相关,并且反映了宿主对干扰素的响应性。
背景和目的: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与包括发烧在内的非特异性症状有关。我们旨在确定体温改变与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60名未经任何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7%为基因型1/4/6,33%为基因型2/3)纳入到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三唑核苷起始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在基线时进行体温测量,而且在第一个24h时每天进行3次测量,并且对由基线开始的最高体温增加量进行了测量(ΔTmax)。血清HCV-RNA,γ-干扰素诱导蛋白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CD274, ISG15, RSAD2, IRF7, CXCL10)表达在每一个早的时间点进行了测量,并且对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进行了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979860)的基因检测。
结果:体温升高了1.2±0.8°C,12.5小时后达到峰值。ΔTmax与第一阶段病毒下降强烈相关(r=0.59,P<0.0001),并且独立于性别、肝硬化、病毒基因型或基线HVC-RNA。与第一阶段下降的关系在rs12989760CC基因型的患者中出现(r=0.65,P<0.0001),但是在CC/CT(r=0.13,P=0.53)基因型患者中没有出现,并且CC基因型的患者具有较高的ΔTmax(1.4±0.8°C vs 0.8±0.6°C,p=0.001)。ΔTmax与6小时和24小时的血清IP-10诱导和PBMC ISG表达有关,但是这仅存在于rs12989760CC基因型的患者中。ΔTmax对早期病毒反应的具有较弱的预测能力(AUC=0.68,CI 0.49~0.88)。
结论:聚乙二醇注射后体温升高与病毒反应密切相关,并且受IL28B的多态性调节,反映了宿主对干扰素的响应。
(选题审校:栾嵘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