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唑替尼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014年3月,发表于《Cancer》的一篇文章对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进行了研究。GFR下降出现的早晚、数值变化大小、最小累积效应、以及变化的迅速可逆性表明,这很可能是药理学和/或肾小管肌酐分泌效应,而不是直接肾毒性的后果,但联合使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或肾毒性药物时应提高警惕。
背景:就作者所知,克唑替尼的肾脏副作用目前尚未被研究过。
方法:我们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的以肌酐为基础的预测公式,计算了在任何进一步的全身性治疗之前,克唑替尼治疗期间的前12周和克唑替尼治疗之后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
结果:共有38名IV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接受了克唑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纳入。与基线相比,平均eGFR下降了23.9%(P<0.0001,95%可信区间:21.3%~26.6%),且这种下降主要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前两周内。临床病史和血中尿素氮/肌酐比值并没有表明这是肾前病变。可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n=27)为41%。肿瘤的缩小与eGFR变化并无相关性(相关系数:-0.052,P=0.798)。其中,16名患者克唑替尼治疗后的数据是可用的,所有患者的eGFR水平恢复到了基线的84%以上。校正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扫描次数和使用已知肾毒性药物后,患者是使用克唑替尼与eGFR变化显著相关(P<0.0001)。
结论:正如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预测方程评估的那样,克唑替尼治疗降低了eGFR,但停止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eGFR可恢复到治疗前。GFR下降出现的早晚、数值变化大小、最小累积效应、以及变化的迅速可逆性表明,这很可能是药理学和/或肾小管肌酐分泌效应,而不是直接肾毒性的后果。联合使用经肾脏清除的药物或肾毒性药物时应提高警惕,对那些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而出现eGFR降低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肾脏检查。
(选题审校:张萌萌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