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泌尿>>正文内容
泌尿

噻嗪类药物开始治疗后多久需考虑电解质监测方案?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4年09月11日    点击数:    5星

低钠血症是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2014年8月,发表在《B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噻嗪类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患者的特征为高龄、女性、不合适的尿钠排泄和轻度低钾血症,没有发现低体重指数是一个显著性风险因素。开始噻嗪类药物治疗到表现为低钠血症的时间表明,开始噻嗪类药物治疗后的7~14天进行单独血清生化指标调查的建议可能是不足够的。

目的:低钠血症是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也是需要住院治疗的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我们旨在回顾和分析所有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章。

方法:我们对Ovid Medline、Embase、科学网和Pubmed电子数据库进行了检索,确定出2013年10月以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章,并进行了部分Meta分析。

结果:总共确定出102篇文章,其中的49篇为单独病例报告。Meta分析表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岁(95% CI,73~77岁),79%为女性(95% CI,74%~82%),平均体重指数为25 kg/m2(95% CI,20~30 kg/m2)。开始治疗后的平均19天(95% CI,8~30)发生噻嗪类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的表现,其平均血钠谷浓度为116(95% CI,113~120)mM,血钾浓度为3.3(95% CI,3.0~3.5)mM。平均尿钠水平为64mM(95% CI,47~81);报告中最常见的噻嗪类药物为二氢氯噻、吲达帕胺和苄氟噻嗪。

结论:噻嗪类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患者的特征为高龄、女性、不合适的尿钠排泄和轻度低钾血症。没有发现低体重指数是一个显著性的风险因素,虽然之前的研究是这么认为的。开始噻嗪类药物治疗到表现为低钠血症的时间表明,开始噻嗪类药物治疗后的7~14天进行单独血清生化指标调查的建议可能是不足够或不理想的。需要进一步的更大型和更系统的噻嗪类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的研究。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