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消化>>正文内容
消化

炎性肠病:主动治疗药物监测vs传统管理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22年11月08日    点击数:    5星

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治疗显著改善了炎性肠病(IBD)、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结局。然而,Anti-TNF治疗的反应并不普遍。2022年10月,美国、意大利、挪威等国学者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主动治疗药物监测(TDM)vs传统管理IBD的结局。

背景和目的:主动TDM可改善接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的IBD患者的结局。对比较主动TDM vs传统管理的IB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方法:识别出比较主动TDM(通过剂量调整常规评估谷浓度从而保持预先确定的谷浓度,不论疾病活跃度如何)vs传统管理(临床驱动的剂量调整)的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IBD患者的RCT。首要结局为维持临床缓解失败。使用GRADE评价证据质量。

结果:对9项RCT(8项在成人中进行,聚焦维持期)进行的Meta分析中,进行主动TDM(267/709;38%)的患者vs传统管理(292/696;42%)的患者未能维持临床缓解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RR,0.96;95% CI,0.81~1.13),异质性为中等(不一致指数=36%)(GRADE为低确定性证据),克罗恩氏病(0.87;0.66~1.15)和溃疡性结肠炎(0.88;0.72~1.07)患者无差异。疾病病程、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基线时的疾病活动度、随机分组前的治疗优化,不影响该相关性。发生抗药物抗体或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无差异。主动TDM组的患者更可能进行剂量升级(1.56;1.25~1.94)。

结论:迄今为止进行的RCT显示,在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IBD患者中,常规主动TDM从而将目标生物制剂浓度达到具体阈值时,不会带来临床获益,不论疾病活动度如何。不能排除疾病亚型获益的可能性,且治疗阶段(诱导)未在这些RCT人群中有代表性。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Gastroenterology. 2022 Oct;163(4):937-949.e2.
Proactiv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Versus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53383/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