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IDDVT中抗凝治疗的可行性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5年01月23日    点击数:    5星

深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2014年12月发表在《Chest》的一项研究,确定了IDDVT中抗凝治疗的可行性。

背景:当前,定义检测和治疗孤立的末端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重要性的证据很少。关于诊断和治疗建议的国际指南各不相同。抗凝可能的益处没有量化。我们旨在在一个现代框架中评估一个随机对照研究的可行性,并提供主要结局点评估。

方法:在此开放标签、外部引导、随机对照试验中,纳入IDDVT的连续、症状性、非卧床患者。参与者被分配到接受治疗抗凝或保守治疗。患者在7和21天时进行为盲法的双功能彩色超声,随访3个月。主要可行性结局包括招募率和损耗。主要临床结局为包括近端传播、肺栓塞、VTE疾病死亡或大出血的复合。按意向性治疗原则进行分析。

结果:总共筛选了93名IDDVT患者,招募合格者中的70名(88.6%)。除1人,90天后均进行直接接触随访。15名患者发生分配交叉(21.4%)。保守治疗的35名患者中,4人(11.4%)出现主要临床结局;抗凝组的35名患者中无人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绝对危险降低率,11.4%;95% CI,-1.5~26.7,P=0.11,需要治疗的患者数为9)。未出现大出血。

结论:我们已经确定了IDDVT中关于治疗抗凝价值的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并为有经保守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提供了一个近似点估计值。

(选题审校:马翔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