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联合用药: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对比氢氯噻嗪/贝那普利,谁更胜一筹?
目前,高血压指南建议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与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作为单药治疗未能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初始降压治疗。
然而,对于降压疗效和安全性,这两种不同的组合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比性仍有待研究,尤其是在中国人群中。2024年1月,发表在BMC Med的一项多中心、随机、活性对照、平行组研究,带来这方面的一些证据。
针对单药治疗未能控制的高血压 这两种组合被一些指南推荐为首选
目前高血压指南推荐ACEI或ARB联合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单药治疗未能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初始降压治疗。这些组合在药理学上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因为它们可能在降压效果上相加成,在一些不良反应上是反调节的。ACEI和ARB通过减少和抑制血管紧张素II,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血管和心脏效应。
CCB扩张动脉并降低外周阻力。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中钠和水的排泄来减少血容量。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压,也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如ACEI引起的干咳、CCB引起的脚踝水肿,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有证据表明,CCB可能降低ACEI引起的干咳的发生率,ACEI可能降低脚踝水肿的发生率。ACEI或ARB联合噻嗪类利尿剂,可能有助于维持钾稳态,降低高钾或低钾血症的风险。
尽管这两种组合在药理学上是合适的,并被一些高血压指南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这两种组合在临床的应用仍然可能不同,尤其是当考虑到患者的一些主要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时。事实上,最近发表的一项针对来自几个非洲国家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含有CCB的联合降压治疗,无论是与ACEI还是利尿剂联用,在降压方面都比ACEI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更有效。最近发表的国际高血压学会(ISH)2020指南,根据ASCOT研究和ACCOMPLISH研究的结果,建议在高血压治疗中优先使用ACEI或ARB联合CCB。
在中国,ACEI、ARB和CCB均是最常见的降压药处方,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的日间降压效果更好 干咳发生率更低
发表在BMC Med的该项研究,调查了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在中国患者中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在该项研究中,2018年7月~2021年6月,研究人员在中国20家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招募1期或2期高血压患者。在894名筛选患者中,56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氨氯地平/贝那普利5/10 mg(n=282)或贝那普利/氢氯噻嗪10/12.5 mg(n=278)组,其中分别有213名和212名患者完成了研究,并在随访期间有有效的重复动态血压记录,并被纳入疗效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是24小时动态收缩压从基线到治疗24周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显著变化,以进行安全性分析。
在疗效分析(n=425)中,主要结局指标即24小时动态收缩压降低,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为-13.8±1.2 mmHg,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组为-12.3±1.2 mmHg,组间差异为-1.51mmHg(p=0.36)。主要的次要结局的组间差异为24小时舒张压-1.47(p=0.18),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2.86(p=0.13)和-2.74(p=0.03),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0.45(p=0.82)和-0.93(p=0.44)。
在安全性分析中(n=560),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的干咳发生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组(5.3% vs 10.1%,p=0.04)。
由此,研究者认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氢氯噻嗪双药治疗动态收缩压降低效果相当。与后者相比,前者的联合用药日间降压效果更好,干咳发生率更低。
研究优势和局限性
虽然日间和夜间动态血压变化是次要结局指标,但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的日间舒张压而非夜间舒张压下降幅度略大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组。有大量证据表明,中国人有高盐摄入量和高夜间血压。舒张压,尤其是夜间动态监测,取决于钠摄入量和盐敏感性。在降低舒张压方面,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间,利尿剂可能比其他类别的降压药(如CCB)更有效。这种机制可能解释了为何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仅对日间动态血压下降有更大的效果,而对夜间动态血压下降没有效果。
该项研究结果应在其优势和局限性的背景下进行解释。研究中使用了两种单片复方制剂。随访期间重复记录动态血压。研究随访24周,这不仅对调查的疗效和安全性很重要,而且对于几个月内重复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接受度也很重要。
然而,该项研究采用开放式设计,因此容易产生观察者和患者偏倚。由于缺乏降压单药治疗组,因此无法证明单片复方制剂优于单药治疗。动态血压不是纳入研究的标准,因此,研究人员不得不依赖动态血压变化而非值来评估结果。此外,一些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也被纳入研究。然而,白大衣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亚组分析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相互作用。限制持续性高血压的分析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数据未显示)。最后,一部分患者在随访24周时未完成动态血压监测。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知识来源
HUANG Q F,ZHANG D,LUO Y,et al. Comparison of two single-pill dual combinatio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es in Chines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Med, 2024 Jan 24,22(1):28.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263021/DOI: 10.1186/s12916-023-03244-4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