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阿替洛尔和氯沙坦或对MFS和LDS患者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不同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02年06月15日    点击数:    5星

马凡氏综合征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最严重的情况下会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Loeys–Dietz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以血管、骨骼、颅颜以及皮肤的症状为主。2015年1月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阿替洛尔和氯沙坦或对MFS和LDS患者血管功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背景:马凡氏综合征(MFS)和Loeys–Dietz综合征(LDS)患者已表现出异常的主动脉生物物理学性质。此研究旨在比较在MFS和LDS年轻患者中,阿替洛尔或氯沙坦治疗12个月对血管功能的效果。

方法:招募17名MFS或LDS患者,随机分配到接受阿替洛尔(25~50 mg/天)组或氯沙坦(25 mg/天)组。治疗之前和之后,用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室大小、功能和主动脉根部大小。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输入(Zi,ZiF)和特性(Zc,ZcF)阻抗、动脉僵硬度(Ep和β-指数)、总动脉顺应性(TAC)、平均(Wm)和总(Wt)液压动力、有效性、每顺流单位动力消耗(Wt/CI)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

结果:阿替洛尔组由9名女性(17.6岁)组成,氯沙坦组由7名男性和1名女性(17.0岁)组成。他们的身高、体重、BSA、BMI、收缩和舒张压相似。基线到12个月,阿替洛尔组和氯沙坦的变化为:PWV(20% vs −14%)、Zi(−2% vs −27%)、Zc(−20% vs −27%)、Ep(1% vs −13%)、β-指数(10% vs 14%)、FMD(11% vs 20%)、TAC(3% vs 42%)、Wm(−24% vs 15%)、Wt(−24% vs 17%)以及Wt/CI(3% vs 21%)。氯沙坦有降低PWV和僵硬指数的趋势,阿替洛尔有降低动力和动力/单位流量的趋势。

结论:此先导研究表明,阿替洛尔和氯沙坦或对血管功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大型的临床试验以验证这些效果。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