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糖尿病>>正文内容
糖尿病

多饮、多尿12年,颈后皮肤变硬伴上肢活动障碍8年,是何病?

来源:    时间:2017年01月11日    点击数:    5星

患者男性,48岁,于2010年10月28日入院。

一、主诉

多饮、多尿12年,颈后皮肤变硬8年。

二、病史询问

(一)初步诊断思路和问诊目的

患者中年男性,病史较长,糖尿病史12年,颈后皮肤变硬8年。首先,关于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初诊时的血糖,如何确诊了糖尿病,先后接受了哪些治疗、血糖控制情况都要详细询问,包括自糖尿病发病以来,有无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有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应临床症状。本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近8年患者出现了颈后皮肤变硬,应该仔细询问皮肤变硬的过程,有无其他部位皮肤受累,入院前诊治过程,皮肤变硬后造成患者哪些症状。应该与系统性硬化病,又称“硬皮病”相鉴别,患此病时皮肤增厚变硬,一般先见于双侧手指和面部,然后向躯干蔓延,多合并内脏损害,可累及消化道、肺、心脏、肌肉和肾脏。

(二)问诊主要内容及目的

1.询问患者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有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初诊时血糖值,是否行OGTT检查确诊糖尿病,是否曾做胰岛素释放试验

这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需明确的病史情况,可以判断患者诊断糖尿病时的病情发展到何种程度。许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查体得知血糖升高,若已出现多饮、多尿、消瘦症状,推测血糖升高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了解患者起病时胰岛功能,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有帮助。

2.询问患者自糖尿病发病以来,是否易患糖尿病酮症,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根据是否易患酮症和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助于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1型酮症倾向明显,家族遗传倾向较小,2型则相反。

3.询问患者自糖尿病发病以来,有无视物模糊、泡沫尿、手足麻木、刺痛、发凉等症状

通过询问上述内容,判断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4.询问患者糖尿病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

询问患者从最初糖尿病发病起先后采用何种降糖方案,是否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血糖控制是否达标。

5.询问患者颈背部皮肤变硬具体病程和诊治经过,有无合并内脏损害临床症状
仔细询问病情有助于明确颈后皮肤变硬原因。为与系统性硬化病鉴别,应寻找有无合并内脏损害的证据,因后者多合并内脏损害,如肺、肾、心脏、关节等。

(三)问诊结果及思维提示

问诊结果: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日饮水量约6000ml,尿量与之相当,测空腹血糖11.3mmol/L,无酮症发生,于当地医院诊断“2型糖尿病”,先后采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甚理想,空腹血糖9mmol/L左右,餐后2小时12~13mmol/L。患者未曾做过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5年前,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1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胰岛素皮下注射,近1个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早16U、午18U、晚20U、甘精胰岛素14U/d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11mmol/L,3年前双眼视物模糊,眼底检查有出血点,给予双眼激光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无胸闷、憋气,无四肢麻木、疼痛,无泡沫尿等症。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可。父母均患糖尿病,有较强的糖尿病家族遗传史。8年前发现颈后皮肤变硬,仰头有阻抗感,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后无缓解。随后颈后皮肤变硬范围逐渐增大,双上肢抬举、后伸受限,周身其他部位皮肤自觉也有增厚,6年前就诊于北京某医院皮肤科,诊断“局限性皮肤硬肿病”,给予口服及肌内注射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约11个月,症状无缓解,此后就诊于多所医院并治疗,皮肤硬肿仍然无改善。无关节痛,无心脏、肾、肺部受累症状。

思维提示

患者起病时已有临床症状,且空腹血糖达11.3mmol/L,无酮症,有糖尿病家族史,考虑2型糖尿病,且估计病程不止12年,估计高血糖状态已持续一段时间。12年来先后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降糖,血糖控制不甚理想。从病史询问中可知,考虑已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尚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颈后部皮肤变硬是一个慢性进展的良性过程,无内脏损伤证据,且曾于北京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局限性皮肤硬肿病”,但未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此次患者来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颈背部的硬肿,而非调控血糖。

三、体格检查

(一)重点检查内容及目的

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地、全面检查的同时,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重点检查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提示下肢动脉病变,双足触觉、震动觉有无减退,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重点检查颈后部皮肤变硬增厚情况和皮肤弹性,同时仔细检查全身其他部位皮肤情况,系统性硬化病的皮肤增厚变硬多发生在双侧手指和面部,可呈“面具脸”,了解这些可有助鉴别皮肤增厚变硬原因。

(二)体格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

T 35.7℃,P 81次/分,R 18次/分,BP 165/80mmHg,BMI 30.5kg/m2,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颈后及双肩胛部皮肤触之硬肿感,与周围皮肤界限不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部皮肤无增厚,腹部、大腿部皮肤略增厚变硬。头颅五官无畸形。眉毛无脱落,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可,律齐,HR 81次/分,心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上肢抬举、后伸受限,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双足触觉灵敏,震动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思维提示

体格检查结果发现患者体重超标,肥胖体型,又合并高血压,支持代谢综合征诊断。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双足触觉灵敏,震动觉存在,不支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发现颈后及双肩胛部皮肤触之硬肿感,面部皮肤无增厚,腹部、大腿部皮肤略增厚变硬,不似系统性硬化病的皮肤改变。

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一)初步检查内容及目的

1.血尿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检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lb)定量 了解患者机体一般状况。明确有无脂代谢紊乱,检测肝肾功能,明确有无肝肾损害。24小时尿mAlb定量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肾病Ⅴ期可有血肌酐水平升高。

2.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检测 了解患者葡萄糖耐量和目前体内内源性胰岛素水平高低,评价患者胰岛素释放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测量HbA1c,评价患者前三个月血糖控制情况。

3.血电解质、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4小时尿钙磷定量和骨密度检测 了解患者血电解质和骨转换状况。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骨形成减慢,骨密度减低。

4.眼底检测和双下肢动脉彩超 明确有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5.胸片和腹部B超 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内脏损害。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胸片可有肺底部纤维化表现。局限性皮肤硬肿症则不合并内脏系统损害。

6.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排除结缔组织病骨关节疼痛的可能。系统性硬化病患者70%抗核抗体阳性,50%~60%抗Sc1-70抗体阳性,1/3类风湿因子阳性。局限性皮肤硬肿症则无自身免疫性抗体。

7.硬肿部位的皮肤活检,三角肌肌肉活检患者颈后部皮肤增厚变硬,曾诊为“局限性皮肤硬肿症”,行局部皮肤活检病理加免疫荧光检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行三角肌免疫荧光检测,看有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局部肌肉情况反映全身情况。

(二)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

检查结果:

(1)血常规、便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血脂化验提示总胆固醇5.50↑mmol/L,甘油三酯2.64↑mmol/L,HDL-C 1.09mmol/L,LDL-C 3.21mmol/L。肝肾功能均正常,血肌酐水平72μmol/L。24小时尿mAlb 124mg。

(2)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见表20-1,HbA1c 8.2%。

表20-1 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3)血钾4.83mmol/L,血钠143mmol/L,血Ca 2.17(参考值2.15~2.55)mmol/L,P 1.30(参考值0.8~1.6)mmol/L,碱性磷酸酶59U/L(参考值40~150),24小时尿Ca 255mg(参考值150~250),24小时尿磷1068(参考值700~1500)mg。骨密度检查结果正常。

(4)眼底检查:双眼小瞳下后极部可见微血管瘤,周边可见散在激光斑。

(5)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侧下肢动脉轻度硬化(血流通畅)。

(6)胸片:两肺间质纹理增多,双侧胸膜增厚。

(7)腹部B超:脂肪肝,胆、胰头、体、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8)血清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自身免疫性抗体均阴性,血清补体C4 15.10↓mg/dl(参考值16~38)。

(9)皮肤活检:真皮未见炎症,胶原层明显增宽,胶原间可见胶原窗。免疫荧光:IgA(+),IgG(-),IgM(-),C3(-),C1q(-),FRA(+),沿表皮沉积。三角肌活检:肌纤维间未见明显炎症。免疫荧光:IgA(++),IgG(+++),IgM(++),C3(+),C1q(+),FRA(+),沿肌束膜沉积。

思维提示

①患者化验提示混合型高脂血症,根据24小时尿mAlb定量考虑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②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提示患者胰岛功能受损,HbA1c水平提示近3个月血糖控制欠佳。③骨密度、血钙磷、尿钙磷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骨代谢情况正常。④眼底检查结果提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双下肢动脉未见附壁斑块和管腔狭窄,不考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⑤胸片未见系统性硬化病的肺底部纤维化表现,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⑥血液免疫学指标无异常,不支持系统性硬化病。⑦皮肤活检可见胶原增生,有IgA(+)和FRA(+)沉积。肌肉活检可见IgA(++),IgG(+++),IgM(++),C3(+),C1q(+),FRA(+),六种免疫介质沿肌束膜沉积,可见患者体内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活跃。

五、治疗方案及理由

1.方案

(1)皮下胰岛素注射降糖:入院后初始方案:门冬胰岛素早16U,午18U,晚20U;甘精胰岛素14U睡前(每日68U)。

(2)降压、降脂治疗:替米沙坦 80mg 1天1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

(3)甲泼尼龙40mg 1天1次静脉滴注。

2.理由

患者入院后诊断考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局限性皮肤硬肿症,给予皮下胰岛素降糖,以及降压降脂治疗外,皮肤活检和肌肉活检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活跃,考虑局限性皮肤硬肿症为免疫相关性疾病,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

六、治疗效果及思维提示

治疗效果:经甲泼尼龙40mg 1天1次静滴4周后,患者颈背部皮肤硬肿程度减轻,皮肤变薄,双上臂上举、后伸幅度显著增大。用药前患者腹部、大腿部皮肤也略增厚变硬,用药后亦有所减轻。患者每日于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用糖皮质激素后,血糖不仅未上升,且大幅度下降,每日胰岛素总量由最初的68U减至44U,血糖控制良好。血压血脂也控制良好。

思维提示

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应禁用糖皮质激素,但若糖尿病患者合并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糖皮质激素不仅可以用,而且必须用。否则,患者就医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就更容易产生矛盾。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医生可能没有做过肌肉活检,没有看到肌肉细胞表面的大量免疫复合物,误以为血糖会大幅升高。其实不然,在患者体内发生的现象与药理学描述的结果相反,血糖会大幅度下降,因为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用量减少也就在情理之中。这就是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的辩证法则。有鉴于此,该患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皮肤硬肿程度减轻,且胰岛素用量大幅度下调,血糖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可能经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皮肤硬肿程度减轻,胰岛素吸收更充分,利用率更高。

七、对本病例的思考

1.关于局限性皮肤硬肿症

该病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变硬,多不合并内脏损害,临床上并不多见,应该与系统性硬化病,又称“硬皮病”相鉴别。后者皮肤变硬先发生在双侧手指、面部,再逐渐向躯干蔓延,且多合并内脏损害。本病发病机制不明。该患者曾于外院治疗约1年,效果不佳。本次于我科行皮肤、肌肉活检后,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患者十分满意。

2.诊治疾病时应全面辩证思维

本文患者入院时每日胰岛素用量较大,且血糖控制不满意。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糖不仅未升,反而大幅度下降,胰岛素用量大幅下调。我们推测与肌肉细胞表面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有关,也与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皮肤硬肿程度减轻,胰岛素吸收更充分有关。在治疗初始时,有医生建议颈背部硬肿处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若按照此方法治疗,可能腹部、大腿外侧等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硬肿程度未必减轻,则不能增加胰岛素吸收率,能否取得如此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则不可知。尽管糖皮激素不良反应较多,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视之如“洪水猛兽”,但选好适应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适时应用,适量应用,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效。该患者完全符合我们提出的糖尿病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理念。

(贾红蔚)

来源:《内分泌疾病临床诊疗思维》
作者:邱明才
参编:何兰杰 林珊 马中书 朱梅 崔瑾
页码:124-12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