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骨科学>>正文内容
骨科学

中年女性左膝关节隐痛2个多月最近3天活动受限 “真凶”是…

来源:    时间:2021年08月05日    点击数:    5星

43岁女性,主因“左膝关节隐痛2月余、加重3天伴膝关节活动受限”就诊。经查体、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


【主诉】

患者女,43岁。主因“左膝关节隐痛2月余、加重3天伴膝关节活动受限”就诊。

【临床资料】

1.查体

左膝局部有压痛。

2.影像学检查(图1)

图1 骨巨细胞瘤

(1)X线表现:左膝股骨内侧髁膨胀性、溶骨性、偏心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清晰,“皂泡征”阳性。

(2)CT表现:平扫病灶呈软组织密度,骨皮质受压变薄,周围骨包壳完整,硬化缘不明显,可见骨嵴。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3)磁共振成像参数:所用设备、线圈、脉冲序列和扫描方案均同前,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扫描具体参数

MRI表现:病灶呈不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囊变坏死部分呈的T2WI信号强度更高(“亮斑”征),而病灶内部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呈条索状低信号(无论T1WI还是T2WI),病灶周围的水肿呈也是T1WI低、T2WI高信号改变。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病灶显著不均匀强化,但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灶周水肿轻度强化,受累软组织亦有强化。

【鉴别诊断】

1.骨囊肿发病年龄小,常发生在骨骺融合之前,病灶膨胀不明显,长轴与骨干平行,囊内少有典型“皂泡征”。

2.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多有外伤史,发病部位多位于近骨端的骨干部,一般不累及骨骺。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可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但与骨巨细胞瘤相比,前者的偏心性膨胀性表现更为显著。

3.软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小,好发于骨骺,肿瘤边缘有硬化边,可跨骺板生长,有时可见骨膜反应,在X线和CT上有点状钙化。

4.骨母细胞瘤骨质破坏区内可见明显钙化和骨化影,周围可见反应性骨质增生、硬化。

5.突破骨皮质的骨巨细胞瘤应与骨肉瘤鉴别。骨肉瘤患者的年龄较轻,病变的骨质破坏明显,常有肿瘤骨形成,多有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

【最终诊断】

骨巨细胞瘤

【专家点评】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具有局部侵袭性、复发与转移倾向的肿瘤,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数一开始就是恶性。GCT是我国常见骨肿瘤之一,在良性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GCT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0~40岁,占65%左右,骨骺愈合前非常少见。长骨骨端及和骨突是GCT最好发的部位,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三处发病占全部的60%~70%。大多数患者发病缓慢,轻者会发生局部间歇隐痛或者肿胀,重者会发生局部肿痛甚至变形,多为单发,偶尔也会有多发的情况。发生骨质膨胀变薄时,压之可有捏乒乓球感,或有牛皮纸音。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故也称为破骨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多核巨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单核细胞的背景中,间质血管丰富。目前趋向认为,骨巨细胞瘤局部多少有侵袭性,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属于“交界性肿瘤”范畴,所以病理不再将肿瘤分级。

GCT在X线和CT上呈软组织密度,CT值约为20~70HU。MRI则往往信号混杂,T1WI为不均匀低或中等信号,T2WI常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内部出血或部分囊变坏死为更高信号区,Jamshid等学者称之为“亮斑”,有时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被侵犯情况清楚,并能区别瘤周水肿、瘤内坏死和囊变。增强扫描CT值可上升50HU。GCT绝大部分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边缘骨壳完整或部分消失。病灶很少侵犯关节软骨,但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导致关节软骨失去支持引起关节变形;偏心性生长被认为是GCT的一个特征性表现,但仍有30%以上的病例不具备这种特征性表现。GCT无钙化,若出现钙化时则不应考虑GCT。约63%的骨巨细胞瘤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着,MRI对含铁血黄素显示较敏感,表现为T2WI结节状、带状甚至弥漫分布的低信号区。有学者认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是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尤其对不典型年龄、部位的病灶有重要提示意义。“皂泡征”是GCT的X线诊断的重要征象。但CT的研究则发现所谓的“皂泡征”是X线片上由骨嵴重叠而造成的分房样的假象,真正贯穿肿瘤的骨性分隔事实上是极其罕见的。在X线片上常将边缘清晰但缺少硬化边作为GCT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CT上有不少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边缘硬化现象,其中以轻度、不完整的硬化为主,X线片由于组织重叠、密度分辨率较低而难以显示。MRI上GCT边缘低信号是一个更为常见的现象,厚度较为均匀,而在X线和CT上不一定表现为硬化边,其病理基础可能为病灶膨胀性生长造成周围骨质受压和反应性改变。GCT也会出现骨髓水肿和骨旁软组织肿胀,但程度较轻。良性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交接处可有骨膜增厚,无骨膜反应。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表现为病灶移行区骨破坏呈虫蚀样、筛孔样,病灶周围无硬化边缘,肿瘤组织突破骨壳向软组织浸润,软组织肿块巨大,与骨膨胀程度不成比例,肿瘤边缘可有层状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该病例处于GCT的好发年龄,病变位于GCT的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典型。

(孙学进 李宗芳 莫茵 顾青 鲁毅 胡娟)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来源:《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坤成
页码:296-29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