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氟卡尼降低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24年03月06日    点击数:    5星

在受严重影响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往往不足。2023年12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将氟卡尼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与较低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相关。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大型队列中,当将氟卡尼添加至β受体阻滞剂中,是否与较低的心律失常事件(AEs)发生率相关。

方法:在2个国际注册中,该多中心病例交叉研究纳入了临床或遗传诊断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这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中加入了氟卡尼。研究期的定义为背景治疗(即β受体阻滞剂类型(β1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左心交感神经去神经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状态在个体患者中保持不变的时期,并分为氟卡尼前期和氟卡尼时期。主要终点为AE,定义为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适当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电击、心律失常性晕厥。使用假设负二项式分布和患者随机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氟卡尼与AE发生率的相关性。

结果:总共纳入247名患者(123人(50%)女性;开始氟卡尼时的中位年龄为18岁(IQR,14~29);中位氟卡尼剂量为每天2.2mg/kg(IQR,1.7~3.1))。基线时,所有患者均使用β受体阻滞剂,70人(28%)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21人(9%)使用左心交感神经去神经。氟卡尼前中位随访2.1年(IQR,0.4~7.2)期间,41名患者(17%)发生58次AE(年事件率5.6%)。氟卡尼时的中位2.9年随访期(IQR,1.0~6.0),23名患者(9%)发生了38次AE(年事件率4.0%)。初始氟卡尼后AE显著性减少(发病率比,0.55(95% CI,0.38~0.83);P=0.007)。诊断前或氟卡尼前有症状的患者中(167人),氟卡尼与显著性少的AEs相关(发病率比,0.49(0.31~0.77);P=0.002)。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具有≥1次AE的患者中(41人),添加氟卡尼也与显著性少的AEs相关(发病率比,0.25(0.14~0.45);P<0.001)。

结论:对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总队列中,在有症状的患者中,特别是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出现突破性AE的患者中,将氟卡尼添加至β受体阻滞剂与较低的AEs发生率相关。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Circulation. 2023 Dec 19;148(25):2029-2037
Flecainid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rrhythmic Events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86885/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