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Stroke. 2012 Sep 20. [Epub ahead of print])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2年10月26日    点击数:    5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5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55 Studies)

背景和目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是,与脑出血(ICH)风险的增加相关。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确定ICH的风险因素。

方法:我们通过检索,找到rtPA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研究,研究报告rtPA注射前与临床严重ICH(脑实质出血或与临床恶化有关的脑出血)风险测量变量之间的联系,并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计算得出基线变量与脑出血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5项研究中,检测了652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43个基线变量。rtPA治疗后脑出血风险与高龄(比值比 (OR) :1.03/年;95%置信区间(CI):1.01-1.04)、卒中的严重程度(OR):1.0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CI:1.06-1.11)、高血糖(OR:1.10/ mmol/L;CI:1.05-1.14)相关。当出现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损伤、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白质疏松症以及可见急性脑缺血性病变预处理脑成像区域,脑出血风险的机率近乎加倍。队列的来源、ICH的定义,或对混杂变量的校正程度是不同研究间相关性变动较小的原因。

结论:个体基线变量与rtPA治疗后脑出血风险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基于单个临床或成像因素很难预测rtPA治疗后脑出血的风险。观测的数据不能提供依据ICH风险预测达到个体化治疗的可靠的方法。

 

(选题审校:易湛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相关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96959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