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评估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4年09月04日    点击数:    5星

2014年8月,发表于《Int J Clin Pharm》的一篇文章对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14天和血清肌酐清除率较低是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

背景: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治疗的一个主要的副作用。但是,对于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报告较少。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正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

地点:日本青森県立中央病院,一所拥有695张床位的三级医院。

方法:使用医院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性综述。研究纳入2010 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75例成人患者。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结局测量指标定义为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104/μL或自基线值减少≥30 %。使用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的比值比(OR)。

结果:2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38.6 %),其中7例患者需要血小板输血。患上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肾功能不全的频率显著较高,且比没有患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时间更长。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4天是患上现血小板减少症的一个显著风险因素[OR 13.3,95 %置信区间(CI)3.2~55.6,p<0.01],但是,血清肌酐清除率显示出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OR 0.98,95 % CI 0.96~0.99,p=0.037]。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30 mL/min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为60 %(12/20),比血清肌酐清除率高于60 mL/min的患者显著较高(26.4 %,9/34,p=0.014)。

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4天和血清肌酐清除率较低是利奈唑胺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这些风险因素应该进行密切监测。

(选题审校:周俊文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