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多学科讨论:谨防“药驾”风险 重新评估预防措施的效能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6年10月17日    点击数:    5星

人们对“酒驾”一词已不陌生,然而“药驾”你是否听说过呢?2016年8月,发表在《B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研究考察了苯二氮䓬类药物和z-安眠药使用与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相关性。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

目的:评估在实施医药对驾驶性能影响的分级警示系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医药暴露的潜在变化及与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来自三个法国国家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提取并匹配:国家医疗保险数据库、警方报告和有害事故的国家监督数据库。纳入司机包括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法国执业并通过身份标识加以确认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人群。在应为道路交通事故负责的司机中,使用病例对照分析来比较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和z-安眠药与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在有害事故中,该研究纳入69353名应为交通事故负责的司机与73410名无责的司机。在干预前阶段,暴露于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增加司机对交通事故负责的风险(OR = 1.42 [1.24~1.62])。这种相关性在干预后阶段消失,但其后又再度变得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整个研究期间,使用z-安眠药增加司机对交通事故负责的风险。

结论:对于图形警示措施实施能否提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提出质疑。应评估与一般驾驶人群有关的预防政策,当然也应包括医学专业人群。

多学科讨论记实:

临床上,有不少药物由于含有抑制中枢神经的成分,人在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困倦、疲劳、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行车安全。从药理学角度看,这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超过酒精。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药剂科主任钟伟湘曾介绍,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等几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服药期间,应慎驾或不驾车辆。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经常饱受焦虑、失眠的困扰,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人们常常依靠安眠类药物来获得“解脱”。然而,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使人产生依赖,一旦成瘾则欲罢不能,甚至出现身体的一些不良反应。

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副作用比较轻微,主要有乏力、头昏、易忘事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不应驾驶车辆、进行高空作业或其它精细的危险操作。

英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544927


(选题审校:石伟龙 编辑:王英泽)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点,但药物使用的社会伦理属性同样值得关注,使用药物对患者行为的影响需要进行前瞻性干预,以尽量降低药物使用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