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受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是否调整剂量?
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治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同,但提示与肾功能受损相关。2017年2月,发表在《B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利奈唑胺的药效学机制(骨髓抑制或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肾功能受损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影响。
在该项研究中,利奈唑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分布模型进行描述。肾功能(RF)使用预期的肌酐清除率进行计算。研究人员假设,每名患者发生利奈唑胺暴露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通过以下两种机制之一发生:抑制血小板的形成(PDI)或刺激血小板的消除(PDS)。
结果显示,约50%的利奈唑胺的消除可由肾脏CL(正常RF)所解释。利奈唑胺的群体平均估计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8%(95% CI,16%~20%),独立于观察到的浓度。由PDI造成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的估计混合模型分数为0.97(95% CI,0.87~1.00),因此,由PDS造成的分数为0.03。RF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不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描述了体重、肾功能、年龄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利奈唑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该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转换模型的组合已经确定出,最常见的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为抑制血小板的形成。受损的RF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机制增加了血小板减少症。在RF患者中应该降低利奈唑胺的剂量。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8186644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