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天气忽冷忽热 每变化1度缺血性卒中住院增加80%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3月15日    点击数:    5星

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写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表明天气忽冷忽热,身体难以得到修养。古人这一观点,也日益得到现代循证医学的支持。2019年1月,中国学者发表在《PLoS Med》的一项全国性时间序列研究,就调查了中国城市间短期温度变化与病因特异性心血管疾病住院之间的相关性。

天气忽冷忽热影响健康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

在中国,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有部分高质量流行病学证据证实——环境温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近期,一些研究已经调查了每日温度变异性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这些研究共有的局限性是——仅关注一个城市或局部地区的几个区域。既往研究已经表明,气候条件、社会人口状况和研究地点的位置不同,温度变异性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有所变化。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且气候多样,横跨热带到亚北极。因此,在国家层面,短期温度变异性与病因特异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全面评价中国地区温度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日间温差变化每增1度 缺血性卒中住院增加80%

中国学者对我国184个城市2014~2017年的情况进行了一项全国性时间序列分析。从囊括了2.8亿职工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数据库中,获得缺血性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卒中的每日住院数据。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中心获得温度数据。

通过暴露天内每日最低与最高温度的标准差(SD)计算温度变异性。通过控制了日历时间、每周的天数、公共假日、每天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过度分散泊松模型,调查温度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城市特异相关性。随机效应Meta分析用于获得全国和地区平均相关性。研究者也使用温度变异性的自然三次样条绘制了暴露-反应相关性曲线。

2014~2017年中国184个城市TV0~1和心血管疾病每天住院之间的国家平均暴露-反应相关性曲线

研究期间共有800万次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在国家平均水平,0~1天内温度变异性每增加1℃(TV0~1),分别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缺血性卒中住院率增加0.44%(0.32%~0.55%)、0.31%(0.20%~0.43%)、0.48%(0.01%~0.96%)、0.34%(0.01%~0.67%)、0.82%(0.59%~1.05%)相关。当控制了环境细颗粒物(PM2.5)、NO2、SO2污染后,该评估值降低,但仍具有显著性。

该研究的主要局限性为温度变异暴露的个体数据不可及。

结果表明,短期温度变异性暴露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可能为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及时添减衣服

研究者使用统一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多个城市的数据,从而加强了这些城市间结果的内部比较,以及与其他研究的外部比较。

本研究为温度变异性与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更具代表性的评估结果。此外,本研究纳入了184个城市,这些城市间的温度变异性水平、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均具有巨大差异,使得研究者能够通过这些特征来评估潜在的影响修正作用。

该研究提示,天气忽冷忽热乃大自然的行为,人类或无力改变,但是天气骤然变化时及时添减衣服,或者减少外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而言或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0689640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