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泼尼松疗效如何?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严重致残和痛苦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泼尼松用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初始短期治疗,但其有效性仍缺乏大型随机试验的验证。2021年1月,发表在《Lancet Neurol》的一项研究,则对此进行了补充。
背景:在维拉帕米等预防性药物发挥作用之前,泼尼松通常用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初始短期治疗,但这一策略尚未在大型随机试验中得到验证。研究者旨在评价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这项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德国10个头痛专科中心进行。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当前疼痛发作时间不超过30天,接受100 mg口服泼尼松5天,然后每3天逐渐减少20 mg,或匹配安慰剂(总接触17天)。所有患者均口服维拉帕米进行长期预防,从每天3次40 mg开始,到第19天增加到120 mg每天3次;然后,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继续使用120 mg维拉帕米。通过使用交互式网络反应系统,计算机以1:1的比例生成随机分组,并根据年龄、性别和受试地点进行分层。受试者、研究者和结局评估者对治疗分配不知情。主要终点是与安慰剂相比,泼尼松治疗第一周内的平均发作次数。发作定义为单侧头痛,根据数字分级量表,中至重度强度至少为5。在改良意向治疗(mITT)人群中对所有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该人群包括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并使用至少一剂泼尼松或安慰剂治疗的所有患者。由于招募缓慢和资金到期,这项研究提前停止。
结果:2013年4月5日至2018年1月11日期间,本研究共纳入118例患者。两例患者立即退出,对11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57例患者接受泼尼松治疗,59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109名患者被纳入mITT分析(53例患者接受泼尼松治疗,56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与安慰剂组的9.5(6.0)次发作相比,泼尼松组的受试者在第一周内的平均发作次数为7.1次(标准差6.5)(差异,-2.4次发作,95% CI,-4.8~-0.03;p=0.002)。安慰剂组发生两起严重不良事件(腹股沟疝和丛集性头痛严重恶化)。共观察到270例不良事件:泼尼松组52例患者中有37例(71%)出现135次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头痛、心悸、头晕和恶心),安慰剂组55例患者中有39例(71%)出现135次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恶心、头晕和头痛)。
阐释:对于丛集性头痛发作人群中,口服泼尼松是一种有效的短期预防性治疗。尽管泼尼松与其他长期预防的疗效需要更多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上滴定维拉帕米的同时,泼尼松用于一线治疗。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余霞霞)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CH]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特点是在是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因此是所有头痛中较为严重的一种。CH多见于青年人,20~4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5倍,一般无家族史。不同于偏头痛,CH发作前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部分患者头痛发作时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呈丛集性发作时,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
参考资料:
Lancet Neurol. 2021 Jan;20(1):29-37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ednisone versus placebo in short-term prevention of 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45858/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