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IVA试验的事后分析为“血管紧张素假说”再添力证
中年高血压与痴呆的风险增加相关。2021年1月,美国学者发表在《Neurology》的PreDIVA试验的事后分析,考察了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性降压药的使用和痴呆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旨在评估是否与“血管紧张素假说”相一致,即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性降压药(噻嗪类、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受体阻滞剂)的痴呆发生风险是否低于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性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方法:在6~8年的随访期对痴呆的发生(或死亡作为竞争风险)进行了一项Cox回归分析。分析人群为1909名无痴呆的70~78岁(平均74.5±2.5)社区管理的个体(54%为女性)的样本。
结果:中位6.7年随访后,1870人(98%)的痴呆状态可及,1904人(>99%)的死亡状态可及。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性降压药使用者、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性降压药使用者和两类降压药均使用者的痴呆发生率分别为5.6%(27/480)、8.2%(59/721)、6.9%(46/669)。调整了包括血压和病史等痴呆风险因素后,与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性降压药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性降压药使用者痴呆发生率降低45%(HR,0.55;95% CI,0.34~0.89),不增加死亡率(0.86;0.64~1.16),使用两种类型降压药的个体痴呆发生率非显著性降低20%(0.80;0.53~1.20),不增加死亡率(0.97;0.76~1.24)。基于糖尿病和卒中史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一致,但是结果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个体具有特异性。
结论:与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性降压药使用者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性降压药使用者具有较低的痴呆发生率,支持了血管紧张素假设。尽管亚组分析提示某些混杂因素不会影响结果,但必须进一步调整适应症混杂。如果研究结果能得到重复,痴呆预防应成为接受降压药治疗的老年人的有利指征。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Neurology. 2021 Jan 5;96(1):e67-e80.
Association of Angiotensin II-Stimulating Antihypertensive Use and Dementia Risk: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PreDIVA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54085/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