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调整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后缺血性事件是否更优?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点击数:    5星

2021年12月,中国学者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探究了调整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后缺血性事件是否更优。

背景和目的:旨在探究进行支架植入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否从血小板功能监测指导的调整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

方法: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平行组、评估者设盲的试验。进行支架植入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药物调整组(基于血小板功能监测,对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高血小板反应性的患者;监测组)或常规治疗组(不监测血小板功能,不进行药物调整)。药物调整组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后的14天进行二次监测。主要结局为支架植入后7天内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支架血栓、紧急血运重建、脑血管死亡的复合结局。安全性结局为支架植入后1个月内大出血、轻微出血或最少出血的复合结局。

结果:总共纳入了314名患者(每组157人)。常规组和监测组分别有19(12.1%)和8(5.1%)人发生主要复合结局(HR,0.39(95% CI,0.17~0.92);P=0.03)。监测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频率低于常规组(4.5% vs 12.1%;HR,0.34(0.14~0.83);P=0.01),是总体主要复合结局差异的主要来源。监测组中的7.0%和常规组中1.9%发生了安全性结局(HR,3.87(1.06~14.14);P=0.03)。两组轻微出血和最少出血事件具有显著性差异(监测组vs常规组:6.4% vs 1.3%;P=0.02),但大出血事件并非如此。

结论:血小板功能监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支架植入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增加轻微出血或最少出血事件,但不增加大出血事件。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Stroke. 2021 Dec;52(12):3815-3825.
Effect of Adjusted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Preventing Ischemic Events After Stenting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538087/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