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35岁女性发热数天 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突发胸闷、气促

来源:    时间:2022年03月02日    点击数:    5星

35岁女性,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39℃左右,在当地诊所就诊,予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仍有发热。半天前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感胸闷,皮肤湿冷,并有恶心、呕吐,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被送往当地某医院,予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来笔者医院急诊。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热5天,突发胸闷、气促半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39℃左右,无咽痛、鼻塞,无咳嗽、咳痰,无呕吐、腹泻,无头痛、头晕等,即在当地诊所就诊,予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仍有发热。半天前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感胸闷,皮肤湿冷,并有恶心、呕吐,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被送往当地某医院,予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来笔者医院急诊。当时血压50/34mmHg,SPO2 76%,查血气分析示pH 7.357,PaCO2 27.5mmHg,PaO2 51.1mmHg,SaO2 85.1%,血常规示WBC 12.31×109/L,N 87.3%,E 0.0%,肌钙蛋白3.88μg/L,胸片提示两肺弥漫性渗出影,透亮度减低,予肾上腺素、激素补液、升压及无创通气等治疗后氧合未见改善,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入ICU治疗。该患者既往健康,本次发病前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8℃,P 125次/分,R 18次/分,BP 125/75mmHg(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药物镇静,呼吸稍促,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广泛湿性啰音,心率125次/分,律齐,腹软,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①过敏性休克?心肌炎?②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

诊治经过:入ICU后,予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感染,补液升压,激素抗感染,祛痰利尿,维持循环内环境稳定,营养心肌,镇静,对症支持,并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入院当天床边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心尖圆钝,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局部活动度减弱,三尖瓣轻度反流,EF 15%;心电图示广泛前壁、高侧壁ST-T损伤性改变;床边X线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至此诊断仍不能完全明确,因为复查肌钙蛋白为94.0μg/L,为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在机械通气情况下冒着极大风险至DSA室行冠状动脉及心室造影,结果发现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心室运动减弱。故结合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高度考虑为重症心肌炎。进入ICU后该患者心源性休克一直不能纠正,血管活性药物剂量逐步上调,尿量极少,故于次日凌晨起予I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及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后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逐步趋于稳定,最终恢复出院,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肺动脉瓣轻度反流,EF 58%。住院期间肌钙蛋白变化见图1。

图1 患者血肌钙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

重要提示

1.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健康,无基础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2.本次发病突然,且发病时患者正在输注抗生素(头孢曲松),急性发作表现与药物过敏表现相似。
3.患者发病后对肾上腺素、大量补液抗过敏治疗等抢救措施效果不佳,进而出现心源性休克,且患者之前曾行头孢曲松皮试(结果为阴性),发病时亦非首次输液,引起临床医师对原先过敏性休克诊断的怀疑。
4.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有心肌损伤性改变,在不能排除心肌梗死的情况下,为指导抢救方案,积极联系心内科予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其后结合肌钙蛋白、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及病史综合分析,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5.明确诊断后,予呼吸机支持、营养心肌、IABP维护心功能、激素抗炎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成功脱机拔管,好转出院。
6.早期及时、积极的诊断及针对性抢救,最终挽救了这一例类似于过敏性休克发病的重症心肌炎患者。

【讨论】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渗出和坏死为特征的过程,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免疫介导的疾病,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其中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体征,病毒难以找到,确诊困难。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有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VMC不但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

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埃可病毒1、3、5~9、11~14、16、17、19~22、25、29、31、33型及腺病毒。另外流感病毒、风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致病。致病机制为病毒侵入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内复制,直接损害心肌;或是侵入心肌细胞,激活免疫反应,产生抗心肌抗体、细胞因子,破坏心肌细胞。发病的条件因子为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运动过度、精神创伤、药物、毒物等。

2005年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晕(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2.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①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②多源、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③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3.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CK-MB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

4.病原学依据
①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②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或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等)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体效价≥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出决定);③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上述1、2(①、②、③中任何一项)、3中任何2项,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同时具有4中①项者,可从病原学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4中②、③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期前收缩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可进行长期随访。有条件时可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应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区)等。

【专家析评】

患者发病初期发热伴胸闷,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但当时正在输注抗生素(头孢曲松),急性发作表现又与药物过敏表现相似,故病程初期一直考虑为抗生素过敏反应。病毒性心肌炎是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有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故通过本病例提示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对于感冒发热患者同时伴有与上呼吸道感染不符的胸闷、心悸等心血管症状,需考虑是否有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对于输液中出现的胸闷、气促表现,不一定均是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特别是对经抗过敏等治疗反应不良者。这对临床医师也是一种挑战,需要临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多一份考虑。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来源:《急诊临床病案评析:感染与心血管性疾病》
作者:陈旭岩 王仲
页码:218-221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