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61岁女性三系减少6年反复腹胀1年余 治疗过程用药有瑕疵

来源:    时间:2023年08月16日    点击数:    5星

61岁女性,三系减少6年,反复腹胀1年余。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该患者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病情极其危重,导管尖端、双侧血培养示热带念珠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明确,如何治疗和用药?药学监护及用药建议有哪些?

1.病史摘要

患者,女,61岁,身高160cm,体重53kg。

主诉:三系减少6年,反复腹胀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3年9月因重度贫血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输血、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好转。后多次因贫血等症就诊。1年前因腹胀就诊,血常规示三系降低,腹部彩超提示大量腹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018年8月当地医院诊断为骨髓纤维化,给予芦可替尼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此后出现大量腹水,原因考虑为门脉栓塞后门静脉高压。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9年8月1日来医院就诊,以“骨髓纤维化,顽固性腹水”收入感染科。

既往史:无。

体格检查:体温35.8℃,心率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96mmHg。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发绀、黄染、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膨隆,叩诊浊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及。

入院诊断:门静脉高压;顽固性腹水;骨髓纤维化。

2.治疗经过

入院时未予药物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行血培养结果(-),白细胞0.4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红细胞1.80×1012/L,血红蛋白52g/L。入院第3日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插管术(PICC),入院第5日后开始发热,入院第9日患者精神较差、体温38.5℃。考虑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真菌葡聚糖检测(G试验)显示(1,3)-β-D葡聚糖246.00pg/ml;导管尖端、双侧血培养初步报告酵母样真菌生长。入院第10日拔除导管,加用氟康唑注射液200mg iv.gtt q.d.。入院第10日因患者气短、呼吸困难,全身瘀点、瘀斑再次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诊治,体温36.4℃,循环不稳定,导尿管1根,深静脉导管1根,腹腔引流管1根,引流液性状清亮;皮肤苍白,四肢发绀。转入ICU后追加氟康唑注射液600mg iv.gtt q.d.(日剂量合计为800mg)。入院第11日回报动脉血酵母样真菌生长,培养和鉴定真菌为热带念珠菌,氟胞嘧啶敏感,两性霉素B的MIC=0.5,伏立康唑中介,氟康唑耐药。查感染性指标显示血清降钙素原36.65ng/ml,C反应蛋白223.15mg/L,白细胞0.40×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9×109/L。入院第12日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卡泊芬净50mg iv.gtt q.d.(首剂负荷70mg iv.gtt q.d.)联合两性霉素B 15mg i.v. q.d.。入院第13日查感染性指标显示血清降钙素原9.30ng/ml、C反应蛋白35.53mg/L、白细胞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8.9%,感染性指标较前好转,继续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入院第17、第18日2次血培养阴性,抗感染有效,考虑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已使用8日,降阶梯为伏立康唑胶囊200mg p.o.q.12h.继续使用5日,患者情况好转,于入院第23日出院。

3.主要药物治疗方案

图1

4.药学监护及用药建议

(1)抗感染治疗方案评估:

目前对于粒细胞缺乏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推荐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剂量50mg/d;或米卡芬净100mg/d)。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但由于具有潜在毒性,仅作为次选方案。氟康唑首剂800mg(12mg/kg),继以400mg/d(6mg/kg),可作为非危重症和未使用过唑类药物的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氟康唑400mg/d(6mg/kg)可作为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临床稳定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对于疗程,无明显的播散性并发症的念珠菌血症的治疗疗程为至少2周,自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和临床症状缓解开始计算。

该患者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病情极其危重,导管尖端、双侧血培养示热带念珠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明确。该病例初始经验性治疗时选择氟康唑不合理,宜选择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且氟康唑的剂量较小,导致疗效欠佳。随后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转入ICU,即增加氟康唑600mg,当日剂量累积达800mg/d,仅用1日后,血培养回报培养和鉴定(真菌)为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临床医师根据指南及病情将抗真菌药调整为卡泊芬净,及时且合理。除此之外,临床同时加用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属于不合理用药,且两者联用多日,一方面未曾按照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的使用方法剂量爬升,另一方面每日持续小剂量使用而未达到治疗累积剂量,即停药,指南对于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认为目前证据尚不充分。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若临床稳定,念珠菌在血中已明确被清除和分离株对伏立康唑敏感者,伏立康唑可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案,该患者采用伏立康唑维持治疗。

(2)用药监护及用药教育:

治疗过程中主要监护患者的抗真菌药疗效。每日监护患者发热、气促或喘息等症状,体温、呼吸、心率、肺部干湿啰音等体征。每3日监护血常规、CRP、PCT、血培养等实验室指标,重点关注该患者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综合上述监护结果,在48~72小时内对该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再次评估,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疗程宜较长,体温平稳后尚需继续用药7~10日。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来源:《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作者:卢晓阳 裘云庆
页码:259-261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