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学生左侧臀部疼痛 发热10余天
14岁男学生,有左骶髂关节压痛伴活动受限与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患者无关节外伤史,左侧臀部疼痛、发热前10d有咽部疼痛,疑似该患者为原发性细菌感染性关节炎,以血行性感染最为多见。及时送检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确诊。
病史摘要
患者男,14岁,学生,湖南永州人。因“左侧臀部疼痛、发热10余天”于2017年9月28日入住风湿内科。
现病史
患者10d前突起左侧臀部内侧持续性胀痛,阵发加剧,夜间明显,伴有左髋活动受限、跛行,无放射痛,无肌无力、肌痛,无腰背痛、关节痛。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至38.6℃,无畏寒、寒战,无咳嗽、流涕,能自行退热。于当地医院进行活血止痛、降尿酸、改善骨代谢、口服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后无效,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臀部痛查因:感染性关节炎?”收住院。起病前无进食海鲜等食物,无服用药物、无外伤、无跌倒。近期有口干、盗汗,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近10d体重下降2kg。
既往史
患者7~8岁时有过类似左臀疼痛史,程度较轻,服药后缓解(具体不详)。30d前参加军训7d,20d前受凉后出现咽部疼痛,伴声音嘶哑,无发热、畏寒。余无特殊。
个人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7.7℃,脉搏9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3/66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扁桃体Ⅱ度肿大,咽后壁稍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脊柱无畸形,棘突无压痛,无叩痛,左骶髂关节压痛,无红、胀、热。双下肢活动受限,无畸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肌张力正常,巴宾斯基征阴性,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特殊检查
血常规:WBC 14.4×109/L,N% 75%,Hb 132g/L,PLT 231×109/L;免疫+风湿检查:补体C4 375mg/L,抗O 228IU/L,CRP 92.9mg/L,ESR 62mm/h;病毒检查:腺病毒抗体IgM,柯萨奇病毒抗体IgM弱阳性。胸片无异常、左髋关节平片无异常。
入院诊断
臀部痛查因:感染性关节炎?
临床诊治
临床思维
患者起病急、左骶髂关节有压痛,并活动受限,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ESR、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左骶髂关节感染性关节炎可能性大。需完善血培养等相关检查与髋关节MRI。
诊疗经过
入院后查血培养,第2天检验科微生物室回报血培养一级报告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验使用万古霉素1g 2次/d静脉滴注,观察病情。万古霉素使用3d后,发热较前有所控制,但髋关节疼痛无明显改善。入院一周后,患者仍有间断性发热及髋关节疼痛,夜间为主,血培养最终报告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根据药敏结果改用苯唑西林2g 3次/d静滴治疗。患者髋关节MRI结果回报提示为感染性关节炎,继续苯唑西林抗感染治疗。使用苯唑西林后4d,患者已无发热,疼痛较前有明显减轻,继续苯唑西林抗感染治疗,予以出院。
微生物检验
2017年9月28日16时25分采集两套血液标本送检,于9月29日11时20分报告阳性,培养瓶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图1)。第2天血平板上可见白色凸起、β-溶血球菌落,触酶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质谱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敏感。
图1 血培养瓶阳性标本直接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1000)
最终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有发热及左侧臀部疼痛,体格检查发现左骶髂关节压痛,双下肢活动受限,血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该患者最终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关节炎。
讨论与点评
患者为14岁男学生,有左骶髂关节压痛伴活动受限与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ESR、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怀疑有感染时,应及时送检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体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至关重要。本例患者入院当天下午即送检了多套血培养,第2天上午检验科微生物室及时报告结果,确认为阳性球菌,及时采取万古霉素抗阳性菌治疗,待药敏结果显示为MSSA后,及时调整为苯唑西林治疗,效果显著,避免了后期万古霉素不必要的使用。可见,及时、准确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精准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骨与关节感染的诊断有时较困难,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能够确定感染的存在。当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均支持感染诊断时,但尚不能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一些骨与关节的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可抽取关节液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及病原检验来鉴别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大多数的骨科感染部位较深,标本采集较为困难。不同感染来源的骨与关节感染病原生物有所不同,进行分类诊断有助于后期的抗生素治疗。临床医师依据患者年龄、现病史与既往史,逻辑分析感染来源、选择采集合适的标本与细菌培养技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李虹玲)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来源:《感染性疾病与临床微生物检验案例解析》
作者:刘文恩
页码:4-6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