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怎么办?老奶奶血糖升高10余年 左足溃烂20余日

来源: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点击数:    5星

80岁老奶奶,因“血糖升高10余年,左足溃烂20余日”入住医院内分泌科,如何诊治?


病史摘要

患者女,80岁,湖南娄底人,退休人员。因“血糖升高10余年,左足溃烂20余日”于2016年6月27日入住内分泌科。

现病史

患者10余年前因身体不适当地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先后口服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当地诊断为2型糖尿病。20多天前患者左足第一趾内侧及第二趾外侧大水疱,破溃后伤口反复未见愈合,伴疼痛,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细菌感染?”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60/90mmHg。慢性病容,心肺腹体查无异常,左足第一趾内侧、第二趾外侧可见约2.0cm×1.0cm大水疱,白色死皮覆盖,表面无溃烂,未见脓性分泌物。

入院诊断

1.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细菌感染?

2.高血压病1级
极高危组。

临床诊治

临床思维

1. 老年患者血糖升高10余年,控制不佳,当地医院已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故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左足皮肤破溃伤口不愈合,故考虑糖尿病足细菌感染。需完善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与鉴定等检验检查。

2. 高血压病1级 极高危组。

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以降血糖治疗并送检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入院后第2天创面分泌物培养出细菌,鉴定为腐败希瓦菌。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治疗4d后患者足部感染控制,大水疱消失,破溃面缩小,患者要求出院,予带药出院。

微生物检验

24h血平板上可见湿润,凸起,溶血,外层紫红色而内层暗红色菌落(图1)。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极端鞭毛,无芽孢,无荚膜(图2)。检出菌在质谱仪上鉴定腐败希瓦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O/F为氧化型,不分解核糖,TSI为K/A,动力、硝酸盐还原、鸟氨酸脱羧酶和DNA酶试验阳性。在TSI或克氏双糖铁琼脂中产生大量硫化氢(H2S)。与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鉴别:腐败希瓦氧化酶阳性,葡萄糖O/F为氧化型;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氧化酶阴性,葡萄糖O/F为发酵型。与海藻希瓦菌的鉴别:腐败希瓦菌6.5% NaCl下不生长。

图1 皮肤破溃分泌物标本培养24h,血平板上菌落形态

图2 皮肤破溃分泌物标本培养24h,血平板上菌落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1000)

最终诊断

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腐败希瓦菌感染。

讨论与点评

希瓦菌属从1941年首次分离并被命名为假单胞菌以来,希瓦菌属多次更名(无色棒菌属、假单胞菌属、异单胞菌属等)。至今发现50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有腐败希瓦菌和海藻希瓦菌两个种。腐败希瓦菌是在水及土壤中分布极广泛的腐生菌,可导致食品变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菌血症、中耳炎、胫骨感染、创伤后溃疡,以及引起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皮肤的化脓性溃疡。

本案例为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具有糖尿病足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是典型的糖尿病足案例,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到医院就诊,定期检测血糖,制订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防止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应该尽早就医,尽早送检皮损组织或分泌物做微生物检验,以便尽早找出病原菌。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种类众多,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较革兰氏阳性球菌多,亦有部分真菌感染,混合感染突出。有文献报道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谱随时间变迁而改变,不同阶段患足局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可能不同,或者同一种病原菌在不同阶段对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应多次进行创面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王嘉惠)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来源:《感染性疾病与临床微生物检验案例解析》
作者:刘文恩
页码:88-90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