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封管能有效预防儿童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封管被推荐用于降低成年人血流感染,但尚无充足证据支持其在儿童中同样有效。2016年4月,发表在《Lancet》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封管相比,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封管可显著降低儿童血流感染的风险。
背景:中心静脉导管封管被推荐用于降低成年人血流感染,但尚无充足证据支持其在儿童中同样有效。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在需要重症监护的儿童中,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应用任何形式的封管(抗菌药物或肝素)预防血流感染的有效性。
方法:这一随机对照试验在英国的14个儿童重症监护中心开展,纳入≤16岁并准备收入儿科重症监护室且预计有至少3天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儿童。这些儿童被电脑随机分为三组(1:1:1),分别接受以下操作: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封管、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封管或标准中心静脉导管(3和6区块,通过网站内的同意、网站、信封存储位置的方法进行分层)。临床医生负责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而导管的分配对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儿童重症监护中心负责的工作人员设盲。主要结局指标是在接受随机后48小时到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48小时之间发生第一次血流感染的时间,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评估抗菌药物封管或肝素封管vs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的疗效。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试图比较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儿童亚组中(符合方案人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试验注册ISRCTN号为ISRCTN34884569。
调查结果:在2010年11月25日~2012年11月30日,试验共纳入1485名儿童。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了502名儿童接受标准中心静脉导管,486名儿童接受抗菌药物封管,497名儿童接受肝素封管。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组有18名儿童发生了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抗菌药物封管组7名儿童发生了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肝素封管组17名儿童发生了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主要分析显示,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抗菌药物或肝素封管没有效果(至首次血流感染的时间的风险比[HR]0.71,95%CI 0.37~1.34)。次要分析显示,抗菌药物封管比标准中心静脉导管(HR0.43,0.20~0.96)、肝素封管(HR0.42,0.19~0.93)效果好,但肝素封管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并无显著差异(HR1.04,0.53~2.03)。研究人员鉴定仅在抗菌药物封管vs标准中心静脉导管(-2.15%,95%CI:-4.09~-0.20;病例数[NNT] 47,95%CI 25~500)和抗菌药物封管vs肝素封管(-1.98%,-3.90~-0.06,NNT 51,26~1667)中具有临床上重要和统计学显著绝对风险差异。在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组有9例(2%)、抗菌药物封管组有14例(3%)、肝素封管组有8例(2%)发生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在研究过程中,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组有45例(8%)、抗菌药物封管组有35例(8%)、肝素封管组有29例(6%)死亡。
解释: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封管相比,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封管可显著降低血流感染的风险。广泛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封管有助于预防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
英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946925
(选题审校:何娜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