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1岁,咽痛、干咳伴头晕、乏力10 余天,加重3天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1岁,因“咽痛、干咳伴头晕、乏力10 余天,加重3天”于2008年9月29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 余天前受凉后开始出现咽痛,伴咽喉异物感,夜间明显;伴有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无咳痰,高枕卧位稍好转,影响其睡眠质量,白天症状较轻;伴头晕、全身乏力,头晕非呈天旋地转状,以活动时明显;偶觉畏寒、发热(未测体温)。患者曾到我院五官科、门诊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食欲差,精神疲倦,遂由家人再次送至我院就诊,门诊拟“咽痛、咳嗽查因”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无寒战、头痛,无鼻塞、流涕,无胸痛、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四肢关节、肌肉红肿、疼痛;二便暂无特殊,体重较前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史、月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0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70mmHg。急性面容。全身皮肤未见皮疹、焦痂及皮下出血点。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5次/分,心尖区可闻及2/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肋下5cm 可及,质中偏硬,肝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辅助检查
1﹒2008‐09‐29 本院门诊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3﹒75 ×10 12/L,Hb 100g/L,WBC 6﹒1 ×10 9/L,PLT 213 ×10 9/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住院期间辅助检查
(1)相关实验室检查
2008‐9‐29: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见异常,Hb 100g/L,HCT 0﹒313,MCH 26﹒7pg,MCHC 319g/L,RDW 18﹒7%。生化、肾功能、心酶五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DIC套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时间IN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未见明显异常。
2008‐9‐30:肝功能:TBIL 28﹒3μmol/L,IBIL 20﹒8μmol/L。蛋白二项:TP 59﹒4g/L,ALB 34﹒8g/L,白/球比值1.4。ESR 40mm/h。甲状腺功能五项未见异常。
2008‐10‐1:尿常规(月经期):尿白细胞LEU 500/μl(+++),尿蛋白PRO 0﹒75g/L(++),尿比重UBG 135μmol/L(+++),尿红细胞ERY 250/μl(++++),血尿。
2008‐10‐5: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4×10 9/L,淋巴细胞比值百分比(LY%)8.9%,中性粒细胞比值百分比(GR%)85.6%,血红蛋白浓度(Hb)102g/L,红细胞压积(HCT)0.30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9.6%,血小板计数(PLT)330 ×10 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9fl,血小板压积(PCT)0.10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2.2%。大便常规未见异常。快速C 反应蛋白(QR‐CRP)35mg/L。风湿三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453IU/ml,C 反应蛋白(CRP)36.7mg/L,类风湿因子(RF)未见异常。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未找到狼疮细胞。2008‐10‐4 与2008‐10‐5 的PPD 结果均是无红晕、无硬结、无水疱。血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
2008‐10‐6:肥达反应阴性。外‐斐反应阴性。梅毒两项阴性。血涂片找疟原虫阴性。
(2)其他相关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腹部B 超示:脾脏增大,肝、胆囊未见异常。
胸片:①双下肺感染;②双上肺纤维增殖灶。
胸部CT 示:双肺可见弥漫性云絮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未见钙化;气管、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可见一直径约1.0cm淋巴结;双侧未见胸腔积液。请结合临床,注意排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等的可能。
电子支气管镜检:双侧四级以内支气管未见异常。
肺组织病理诊断:局部肺泡隔增宽,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局部伴出血;另见几个腺体,形态规则无异型。
(3)五官科会诊意见:咽炎。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以头孢曲松(罗氏芬)、阿米卡星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入院后3天,患者诉于夜间出现畏寒,测体温为38~40℃,予以冰敷,体温均可于次晨降至正常,同时改用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感染,但效果仍欠佳;患者已于2008年10月7日转上级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二、病例讨论记录
蔡雪主治医师:汇报病史(略)。
刘海明副主任医师(CT 室)阅片:患者胸部CT 示双肺可见弥漫性云絮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未见钙化;气管、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可见一直径约1.0cm 淋巴结;双侧未见胸腔积液。
吴景创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提供的辅助检查结果,目前考虑诊断为:发热查因:间质性肺炎?肺结核待排。该患者持续发热,原因不明,可进一步完善痰找抗酸杆菌、TB‐Ab(结核抗体)、HIV‐Ab、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包括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细菌学、生化和炎症介质等的检测)及肺活检等相关检查。本例患者有干咳、气促,胸部CT 示“双肺可见弥漫性云絮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未见钙化;纵隔可见一直径约1.0cm淋巴结”,要注意排除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与过敏性肺炎的可能;但该患者患病前无相关药物或异常环境接触史,胸片和胸部CT 的病灶均无表现出游走性,因此不支持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
张艳红住院医师:本例患者有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症状,胸部CT 示“双肺可见弥漫性云絮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考虑患者存在间质性肺炎,但引起该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间质性肺炎按病因明确与否分为两大类:
1﹒病因已明 ①吸入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锑、铍、煤、铝、锡、铁。②吸入有机粉尘:霉草尘、蔗尘、蘑菇肺、饲鸽者病、棉尘、合成纤维、电木放射线损伤。③微生物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虫病、寄生虫。④药物:细胞毒化疗药物、白消安、环磷酰胺。⑤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⑥吸入气体:氧、二氧化硫、氯、氧化氮、烟尘、脂类、汞蒸气。
2﹒病因未明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又名隐源性致纤维化肺泡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胶原血管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Wegener 肉芽肿;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遗传性肺纤维化;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肺血管床间质性肺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淀粉样变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已知病因类约占全部间质性肺炎的35%,其中以职业性接触为致病因素者常见,其中无机类粉尘为病因者最多,由有机类粉尘致病者日益增多。有机类粉尘所致也称过敏性肺泡炎,常因既往曾有过敏史,当再次吸入异体蛋白或多糖而发病。原因未明者间质性肺炎占所有病例的2/3,其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和胶原血管疾病肺部表现最为常见,组织细胞增多症X、肺‐肾综合征和肺血管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其次。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无过敏史,无相关职业性接触史和用药史,急性起病,除有干咳、呼吸困难症状外,还反复出现畏寒、高热,查体及腹部B 超均发现脾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稍高、淋巴细胞减少,RF 未见异常,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结合胸部CT 所见,我个人认为本例应重点排除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可能;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有消瘦、脾大,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减少,建议行HIV‐Ab 等检查以排除艾滋病的可能。为进一步明确该患者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建议复查血常规(尤其注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可根据病情进一步完善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电泳、血气分析、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及肺活检等检查。另外,该患者反复高热,伴有消瘦、淋巴结肿大、脾大,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完善骨髓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如有可能的话)等检查以排除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可能。
林旋霞住院医师:本病例主要有以下特点:①青年女性。②主要表现为咽痛、干咳、呼吸困难及反复畏寒、发热。③查体主要发现脾大及心尖区可闻及2/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④辅助检查:查了三次血常规,前两次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见异常,第三次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稍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减少;腹部B 超示脾大;胸部CT 示双肺可见弥漫性云絮状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未见钙化,纵隔可见一直径约1.0cm淋巴结。⑤普通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该患者入院后突出表现为反复畏寒、发热,故可围绕发热进行鉴别诊断;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根据病原体又可以具体分为:①细菌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但本例患者查了三次血常规,仅第三次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稍升高,前两次血常规均未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且最主要的是该患者普通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不太支持细菌感染的可能,当然目前也不能完全排除特殊耐药菌感染的可能。另外,该患者体查时可闻及心脏杂音,虽然血培养阴性,但考虑到行血培养检查前已使用过抗生素,故我个人认为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建议完善心脏彩超及骨髓培养等检查。②病毒感染: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但本例患者第三次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减少;当然也有些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是升高的,比如流行性出血热,但该患者无头痛、眼痛、腰痛三痛症状,无面红、颈红、胸红三红症状,亦无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表现,故也不支持流行性出血热。③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该患者为高热(结核一般较少有高热),PPD 试验阴性,结合胸部CT 所见,不支持肺结核。该患者无腹痛、腹泻,无表情淡漠、相对缓脉,无玫瑰疹,肥达试验阴性,不支持伤寒、副伤寒。该患者全身皮肤未见皮疹、焦痂,外‐斐反应阴性,不支持恙虫病、斑疹伤寒。患者无疫区接触史,血涂片找疟原虫阴性,不支持疟疾。梅毒两项阴性不支持梅毒。刚才张医生提到了卡氏肺囊虫肺炎,我也同意重点排除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可能,建议完善HIV‐Ab 等检查。
2﹒非感染性发热 ①血液病:该患者反复高热,有脾大、淋巴结肿大,普通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应想到血液病的可能;但该患者三次查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液病的可能性不大,必要时可完善骨髓活检等检查以排除。②恶性实体瘤:一般来说肿瘤患者较少出现高热,且该患者胸部CT 及腹部B 超均未见占位性病变,故可能性也不大,必要时可完善肿瘤标志物、其他相关影像学、内镜及病理活检等检查。③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该患者全身未见皮疹,且无明确的药物过敏史,不支持药物热。该患者脱离工作、生活环境数天,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因此也不支持其他变态反应疾病。④结缔组织病:本例患者全身未见皮疹,各关节、脊柱亦无畸形、肿痛,RF 正常,未找到狼疮细胞,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也不大,必要时可完善自身抗体、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电泳等检查以排除。⑤其他:该患者甲状腺无肿大,甲状腺功能正常,不支持甲亢。近期无外伤、烧伤及手术史,亦不支持无菌性组织坏死引起发热等。
李志波主治医师:首先补充一下病史:经追问病史,该患者诉近期体重减轻明显,近2个月来有间断发热,继而出现干咳、呼吸困难;入院后患者反复出现畏寒、发热,一日间温差大,体温波动于36.2~40℃之间,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持续多日,予普通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根据本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CT 所见,需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过敏性肺炎:本病脱离致敏原,急性发作即可自然缓解,但本例患者已脱离原生活、工作环境多日,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故目前认为不支持过敏性肺炎的诊断。②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此病特点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而且胸片有游走性特点,因此支持点不多,可行肺组织活检进一步排除。③肺泡癌:患者胸部CT 提示病变弥漫,仅1个淋巴结肿大,支持点不多。④卡氏肺囊虫肺炎:年轻患者,近期内体重减轻明显,反复发热超过1个月以上,继而出现干咳、呼吸困难,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稍高、淋巴细胞减少,胸部CT 提示病变弥漫,符合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此病有20%的患者胸片为毛玻璃样改变,60%为渗出病灶,20%~30%为纤维化改变),而且使用普通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故本例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行HIV‐Ab 检查;如果确诊,可用百炎净(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治疗。
冯起校主任医师:该病例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发热,断断续续长达2个月;②体检脾脏大;③胸部CT 示弥漫性云絮状阴影,毛玻璃样改变。根据以上特点,要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肺结核 患者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前两次白细胞计数正常,第三次白细胞也仅轻度升高),血沉增快(40mm/h),PPD 试验(-),脾大,要注意排除有无反应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可能。但是,肺结核病灶多在两上肺,而该患者病变弥漫;如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在症状出现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结节直径约2mm,这与本例胸部CT 所见也不符,故支持点不多。
2﹒肺结节病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眼、皮肤等器官,甚至侵犯几乎全身每个器官。本例患者胸部CT 提示病变弥漫,但仅发现1个肿大淋巴结,不符合肺结节病纵隔或其他淋巴结融合成团的特点。
3﹒肺血管炎 肺血管炎是指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累及肺血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此病为全身性疾病,其本质上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肺血管炎患者除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和乏力等全身性症状,还常伴有肾损害、皮肤损害、关节肿痛和周围神经损害等情况,类风湿因子常明显升高;而本例患者并无肾脏损害、皮肤损害、关节肿痛和周围神经损害等情况存在,且类风湿因子正常,故支持点不多。
4﹒嗜酸性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外源性变应性肺炎)此两种疾病均为局限性疾病,影像学表现为两侧不对称性、局限性团块状改变,多为游走性,这与本例患者胸部CT 所见特点不符;嗜酸性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多比较高,而本例患者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并无明显增高;再结合本例患者既往无过敏史,亦无相关职业、环境接触史,且其脱离原工作、生活环境数天后,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基本可排除嗜酸性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的可能。
5﹒肺损伤 胸部CT 所见及临床表现不支持。
6﹒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该病是指肺泡和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以隐袭性渐进性气促和双肺弥漫性阴影为特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至后期发展到休息时亦有症状,咳嗽,咳白色或黄色黏痰;胸片示弥散性磨玻璃样影,常有支气管气相,肺内病灶不均匀,通常在肺门附近较明显。而该患者胸部CT 提示病变均匀、弥漫,因此暂不支持。
7﹒卡氏肺囊虫肺炎 年轻患者,近期内体重减轻明显,反复发热超过1个月以上,继而出现干咳、呼吸困难,脾大,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减少,胸部CT 提示病变弥漫,与既往我所见的多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的胸部CT 表现类似,结合普通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本例考虑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可能性较大。患者转上级医院后,抽血行HIV‐Ab 检查,结果为可疑阳性,标本已上送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进一步检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方面,除了对症治疗和基础病治疗之外,主要是病原治疗,可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苯砜、羟乙基磺酸戊烷脒及三甲曲沙等治疗;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等)对卡氏肺囊虫肺炎也有良好的疗效。
我们的医生在以后遇到类似患者时,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是询问冶游史和吸毒史;由于涉及隐私问题,一般很难问到,故可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来推断。当常规治疗无效时,特别是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出现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做实验室确诊检查。
三、后记
该患者抽血送市CDC 行HIV‐Ab 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经按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予以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免疫球蛋白及抗病毒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整理者:张朝顺 于 斌
审校者:冯起校
来源:《专科医师培训指南---内科病例讨论》
作者:冯起校 黄汉伟
参编:陈伟强 冯起校 黄汉 伟赵斌 杨新魁
页码:6-11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