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风湿科>>正文内容
风湿科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急性肠梗阻是罪魁祸首?

来源:    时间:2019年06月18日    点击数:    5星

42岁女性,1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有间断腹痛、恶心、呕吐。3~5天大便10~12次/日。医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手术探查为全乙状结肠重度水肿。究竟是何病作祟?

患者,42岁,女性,患者1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有间断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以及血凝块,含胆汁。3~5天大便10~12次/日,量少,褐色黏液便。肛门停止排气。未测体温。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给予补液、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转至医院急诊科,行胸部正位片示:“右侧胸腔积液、叶尖积液;右下肺炎不除外”;立位腹平片示“胃泡积气扩张,部分肠管积气”,行腹盆腔增强CT示:“小肠机械性梗阻可能性大,肠壁水肿增厚;腹盆腔大量积液”。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并留置引流管,腹水涂片示:“RBC 2~4/HP,WBC 1~3/HP”,腹水常规:“淡黄色微混液体,不凝固,李凡他阳性,有核细胞计数18×106/L,红细胞少量”。急诊留观期间体温波动于37.2~39.9℃,无明显畏寒、寒战,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抗感染治疗、间断腹腔引流、静脉营养等内科保守治疗,腹胀、腹痛有所缓解,大便0~4次/天,但是仍无肛门排气,体温仍波动于37.8~38.4℃之间,5天后再次复查腹盆腔增强CT示:“小肠及乙状结肠直肠肠壁增厚,较前比较范围略增大”。于急诊科留观12天后收住外科病房。患者自发病来,间断排便,无排气,未进食水,睡眠尚可,小便量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体健。

查体 T 38.0℃,R 18次/分,P 72次/分,BP 120/80mmHg,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以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莫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1次/分,音调低,未闻及气过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8次):WBC由正常进行性下降至3000,Hb由150→101克,PLT波动在50×109/L。

2﹒尿常规:RBC93~223/μl,WBC22~25/μl,PRO 2+→4+,比重1.045,潜血1+。

3﹒便常规+OB:黄色稀便,OB(-/+),镜检(-)。

4﹒肿瘤标记物:AFP:1.72ng/ml;CEA:0.68ng/ml;CA 199:5.19U/ml;CA 125:49.40U/ml。

5﹒ASO+ASO+RF:ASO 29.3I U/ml;RF<8.1I U/ml;CRP 139mg/L。

6﹒免疫球电白+补体:IgG 1000mg/dl;IgA 98.5mg/dl;IgM 90.4mg/dl;C 332.40mg/dl;C 45﹒95mg/dl。

7﹒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均正常。

8﹒AMY:正常。

9﹒DIC:正常。

10﹒腹水常规:橘黄色,混浊不凝固,李凡他阳性,红细胞大量白细胞789/mm3:分叶90%,淋巴10%。腹水涂片(2009‐3‐28):RBC 2~3/HP,WBC 0~1/HP。腹水生化(2009‐3‐25):TP 24.3g/L;K 3.07mmol/L;Na 134.5mmol/L;Cl 98mmol/L;CO 220.20mmol/L;Ca 1.65mmol/L;BUN 16.81mmol/L;Cr 129μmol/L;AG 19.40mmol/L;GLU 7.62mmol/L;OSM 284mosm/L。

11﹒血培养+药敏:未见细菌生长。

诊断治疗经过 入院后行全麻下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大量黄色腹水,量约3000ml,全乙状结肠重度水肿,吸出腹水,于盆腔置引流管,术后转入ICU病房。此后病情恶化,虽腹痛,肠梗阻消失,但出现高热,三系减少,尿蛋白增多及肾功能下降直至无尿。给予抗炎,吸氧,床旁血滤。血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有败血症,呼衰,肾衰,心衰等多脏器衰竭,为此医院组织全院大会诊,我们考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造成的,并以消化道为首发的假性肠梗阻及多脏器衰竭。实验检查:ANA1:1280,抗ds‐DNA(+),ENA(-),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g。8天后转入风湿科,第二天病情再次加重,出现急性左心衰。立刻抢救,给予呋塞米(速尿),毛花苷丙(西地兰)纠正心衰,地塞米松10mg/日,输丙种球蛋白20mg/日,同时亚胺培南(泰能)抗感染,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体温逐渐下降,腹水减少,尿量正常,先后拔除吸氧管,导尿管,盆腔引流管。三系有所恢复,尿蛋白减少,低蛋白血症有所控制,近两周后纠正了呼衰,心衰,肾衰。因经济原因病情平稳出院。

最终诊断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假性肠梗阻,多脏器损害:狼疮性肾炎,肾衰,呼衰,心衰,浆膜炎;②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

诊断要点

1﹒中青年女性,亚急性起病。

2﹒以急腹症假性肠梗阻为首发,手术探查为全乙状结肠重度水肿。

3﹒发热,腹水。

4﹒化验检查提示有多系统损害:血液系统,肌酶的升高,肾脏受累等。

5﹒ANA1:1280,抗ds‐DNA(+),ENA(-),ANCA(-)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盘状红斑

2﹒颊部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7﹒肾脏病变8﹒神经病变9﹒血液学异常10﹒免疫学异常11﹒抗核抗体

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诊断SLE。

启示

(1)忽略的症状和体征:①中青年女性,亚急性起病;②主要症状:除以消化道为首发的假性肠梗阻为主,伴持续发热和腹水;③既往史:体健,但近两年有脱发和关节痛,未诊治。查体:毛发稀少,面部不典型皮疹;④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减低(三系减少);尿蛋白(+);低补体血征;两次的腹盆腔增强CT均提出有多发浆膜腔炎(胸腔积液和腹水);肌酶升高。

(2)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不够全面:①感染:血培养(-),持续抗炎无效,没找到感染灶,仍发热;②肿瘤:血清肿瘤标记物(-),外周血分片(-),胸片、B超、CT未发现病灶,无支持依据;③风湿性疾病:支持点多于不支持点,但未进一步检查。

(3)腹水的鉴别诊断不够全面:①肿瘤;②肝硬化,门脉高压症;③缩窄性心包炎,淤血性肝硬化;④结核性腹膜炎;⑤SLE造成的狼疮性腹膜炎:此项未考虑到。

专家点评

1﹒消化道症状首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误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广泛的免疫损害引起多系统病变,常有一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而就诊于消化内科,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住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分别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如下。

2﹒误诊原因分析

(1)以胃肠道病变以为首发的SLE表现不具特异性,且常首诊于消化内科,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

(2)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了解,对合并存在的其他系统损害,如肾脏,皮肤,血液系统损害,未予重视。

(3)分析病情不全面,满足于单一系统诊断,而忽视同时存在的多系统损害。

3﹒预防误诊措施

(1)中青年女性同时出现全身系统损害表现,如肾炎、贫血、胃肠炎、腹水等,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炎症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及早做抗核抗体全套检查;诊断、治疗与疾病演变出现矛盾时,一定要重视原始病历资料的复习和再次收集,从自我否定的角度重新分析和诊断病情。

(2)进一步了解SLE的消化系统表现:①消化道动力障碍:引起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②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血管炎使胃壁血液循环障碍;③肠系膜血管炎: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发热等,甚至于出现蛋白丢失性肠病;④胰腺炎:可为SLE首发表现,腹痛伴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⑤肝胆病变: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胆囊炎,可并发自身免疫性肝病;⑥狼疮性腹膜炎:腹痛,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出现腹水。

(3)对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的认识:①一种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以IPO为首发表现的SLE罕见,容易误诊;②Narvaez等报道,以IPO为首发的SLE占41%;③SLE伴发IPO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肠道缺乏推动力,根本致病原因在于肠道平滑肌,支配肌肉的内脏神经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血管产生了免疫炎症性损伤;④切除肠管病理检查表现为肠系膜下血管炎,也支持SLE并发IPO的诊断;⑤SLE并发IPO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持续胃肠减压、在应用大剂量激素的基础上加用细胞毒药物;⑥SLE合并IPO临床上虽较少见,但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尤其是行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更高。

SLE是损害多个系统,多个脏器和组织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男女比例为1∶7~9,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妇女中高达113/10万。

SLE有胃肠道症状和腹部阳性体征,除外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合并其他急腹症等继发性因素,应考虑本病。女性患者发热,有两个器官系统损害的应考虑SLE。尽早做自身抗体的检查。SLE所造成的消化系统的症状,通过对本病的治疗是可以缓解的。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要充分考虑到SLE的系统性损害特征,对已有的阳性检查结果和无法解释的治疗结果应及时重新审视、综合分析、调整诊治思维、并进行必要的检查(ANA+抗dsDNA,ENA),以便尽早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陈乐天)

 

来源:《专家临床笔录丛书.内科分册》
作者:曾昭耆 刘凤奎 顾复生
页码:275-280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