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呼吸>>正文内容
呼吸

老爷爷间断咳嗽咳痰 误诊为“肺炎”长达一年余

来源: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点击数:    5星

86岁老爷爷,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断咳嗽及咳少量白色黏痰,多次复查CT均提示“肺炎”,纤维支气管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未找到癌细胞,误诊为“肺炎”长达一年余,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并未消失,但症状有所改善,考虑与患者免疫力低合并细菌等感染有关,最终手术切除病理提示中分化鳞癌。


患者男性,86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入院。患者起病后间断咳嗽、咳痰,痰量少,无胸痛等其他不适。主要检查结果和治疗见表1。

表1 检查和治疗一览

图1 2010年9月17日CT

左肺下叶见网格状改变,周围见少许条索样改变

图2 2011年2月11日CT

左肺下叶背段见大片实变高密度影,其旁见充气支气管

图3 2011年6月5日CT

左下肺背段见不规则软组织高密度影,直径2.4cm×3.5cm,边缘可见长短不一的毛刺,周围胸膜凹陷

既往史:患者平时易焦虑,间断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未见异常,呼吸运动未见异常,左下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可,末端无杵状指,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骨ECT、头颅MRI、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治疗:患者及家属积极要求手术治疗,于2011年6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下肺中分化鳞癌,距支气管断端2cm见肿物,大小约4cm×4cm×2cm,支气管断端未见癌组织,支气管断端旁(0/3),第9组(0/1)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病理示:左下肺鳞状细胞癌,耐药基因(TPOII)高表达,增殖细胞活性为高度。

诊断:1.左下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T1M0 N0);2.焦虑症。

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每半年复查胸部CT,均未见复发,随访至今。

【病例讨论】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据《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在2012年肺癌已替代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肺癌已连续两年成为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英国肿瘤学家R.Peto预言:如果我国不及时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60~79岁是高峰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老年肺癌患者将会是一个大群体。故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老年肺癌尤为重要。

肺炎型肺癌是一种在胸部X线片或CT上仅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模糊阴影的肺癌,同时伴有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1],是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特殊形式,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女患者患病无统计学差异。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断咳嗽及咳少量白色黏痰,多次复查CT均提示“肺炎”,纤维支气管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未找到癌细胞,误诊为“肺炎”长达一年余,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并未消失,但症状有所改善,考虑与患者免疫力低合并细菌等感染有关,最终手术切除病理提示中分化鳞癌。

随着近年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肺炎型肺癌并不罕见,Volpion[2]等报道,肺炎型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0.48%~3.33%,占细支气管肺泡癌的2%~14%。肺炎型肺癌的实质并非是炎性渗出,而是由无数细小的癌结节密集融合而成。癌组织附着于肺泡壁表面,沿肺泡壁表面匍匐状浸润生长,而肺泡间隔等纤维结缔组织支架可增厚。

早期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比较困难,这不仅因为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闷、痰中带血等呼吸道常见症状,而且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炎性病灶,一般在晚期影像学上显示为境界不清的片、段浅淡阴影,呈肺炎样改变,没有肺癌的典型肿块、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极易误诊为肺炎。晚期患者出现大量白色黏痰是其特征性表现,是肿瘤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大量的脱落细胞,故痰找脱落细胞阳性率高。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病理诊断,可采用纤支镜组织学活检、刷片细胞学诊断以及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但支气管镜检查大多数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嵴增宽,即便是晚期阳性率也不高。高度怀疑者一次活检不成功不能排除诊断,可以多次活检,必要时胸腔镜、纵隔镜活检。

肺炎型肺癌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同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的鉴别:

1.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部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宿主呼吸道局部或全身免疫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部感染。在临床症状上主要有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肺炎病变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大多数患者有发热。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在X线片上有相应的改变,但病原菌的诊断主要依靠痰、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刷检物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培养来确定,针对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当一定疗程抗炎后效果欠佳,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时,要高度怀疑肺炎型肺癌,积极寻找病理学依据。

2.肺结核

肺结核以青壮年占大多数,不少患者以咯血为初发症状,同时伴有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午后潮热、盗汗、脉快等全身中毒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X线和痰结核菌检查,X线胸部检查通查通常能确定病灶的存在、性质和范围,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可确诊为肺结核,且可肯定病灶为活性,但痰菌阴性并不能否定肺结核的存在,对可疑病历应反复多次痰液涂片检查,如有需要,可采取浓集法、培养法等,在咯血前后,因常有干酪性坏死物脱落,其中痰菌阳性率较高。有时也不能排除肺癌和肺结核并存,肺癌可发生在陈旧性肺结核瘢痕的基础上,而肺癌又能促使结核病灶恶化,如陈旧性或活动性结核病灶处产生新的、致密的圆形病灶,且经积极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后,病灶反日趋增大,或出现肺不张、肺门阴影增大,符合癌性空洞等改变,对于原因未明的、与呼吸无关的钝性胸痛等,也应疑及肺癌的可能性。

治疗方案主要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决定。对于老年肺癌患者与青年患者一样,只要患者条件允许,一经活检或穿刺确诊后宜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健肺组织,以提高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

对于高龄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或者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及全身化疗时,可采用靶向治疗。肺炎型肺癌多见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而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NSCLC的治疗中。由于此类药物作用于特定的靶点,因此无细胞毒性药物所出现的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性好,它们比细胞毒药物更适合应用于老年患者。2010年ASCO报告了一项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携带ERFR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NEJ 003)[4],入组患者中位年龄80岁,PS0-1,RR74%,DCR90%,中位PFS13.6m,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肝功能障碍及腹泻,仅一例出现与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病,这是首次关于吉非替尼治疗75岁以上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另一项比较吉非替尼与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一线治疗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老年晚期NSCLC的Ⅱ期研究中[5],入组患者中位年龄80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老年NSCLC患者接受了较好的、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它已成为最有希望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法,给老年晚期NSCLC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专家点评】

张文俊(长海医院老年病科教授)

当临床上遇到老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患者,疑诊为肺炎或肺结核等,经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肺炎型肺癌,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阴影、结节等情况,应定时随访胸部CT,如果影像学有改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争取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限和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五营,李清华,李遂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49.
2.Volpino P,D′Andrea N,Cangemi P,et al.Bronchiolalveolar carcinoma:Clinical,radiographic,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Surgical results.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01,42(2):261.
3.范书润,杨再珍,冯光强,等.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河南外科杂志,2007,13(3):14.
4.Minegishi Y,Maemondo M,Okinaga S,et al.First-line gefitinib therapy for elde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NEJ 003 study).J clin Oncol,2010,28:15s(suppI;abstr 7561).

5.Fujita S,Katakami N,Masago K,et al.A phase II study of gefitinib versus vinorelbine or gemcitabine in chemotherapy-naïv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ased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ion status.JClin Oncol,2010,28:15s(suppI;abstr 7559).


来源:《老年科疑难病例解析》
作者:李小鹰 樊瑾
参编:马慧娟 保志军 秦明照 奚桓 黄春
页码:254-257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