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34岁男性因咳嗽咯血入院 肺炎?肺结核?肿瘤?

来源:    时间:2019年11月11日    点击数:    5星

34岁男性,因咳嗽咯血入院。一般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显示双肺见散在多发斑片状影,以右肺中叶及左上肺前段明显,病灶内密度不均,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考虑为肺炎。后行FDG PET/CT,发现另有病因。

病史

男,34岁。因咳嗽咯血入院;一般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双肺见散在多发斑片状影,以右肺中叶及左上肺前段明显,边界不清,部分与邻近胸膜粘连,边缘可见短毛刺,病灶内密度不均,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气管及主支气管开口通畅。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未见胸腔积液,考虑肺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FDG PET/CT。

图1 FDG PET/CT胸部横断层图。第一列为PET影像;第二列为同层PET/CT融合影像;第三列为同层CT影像

双肺可见斑片状阴影,内可见充气支气管,病变部位伴葡萄糖代谢增高

需要鉴别的疾病:1.肺炎;2.肺结核;3.肺炎型肺泡癌。

随访结果

病理检查:肺泡间隔增宽,可见弥漫小淋巴细胞增生浸润,形态单一性。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核分裂象不易见,未见坏死。结论:低级别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合FDG PET/CT扫描:CT所见肺部病变葡萄糖代谢增高,纵隔及肺门未见异常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全身其余部位未见异常葡萄糖代谢影像。考虑原发性肺淋巴瘤。

诊断要点和思路

肺炎肺泡型原发性肺淋巴瘤(PLL)的CT表现与肺炎极为相似,鉴别较困难,尤其是在出现“空气支气管征”的情况下,但肺炎一般都有明显典型症状,如白细胞升高,治疗后明显吸收好转等,可资鉴别。

粟粒性PLL也应与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粟粒性肺结核为活动期肺结核,临床症状较明显,其CT征象也较典型,如“三均匀”或“三不均匀”,辅以实验室检查或治疗后复查可相鉴别。

肺炎型肺泡癌病灶内也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但其多呈“枯树状”,同时痰中可能查到癌细胞。

肺淋巴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二者的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PPL少见,占全身淋巴瘤发生率的0.1%~0.4%;PPL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肿瘤往往局限于肺内,进展时可侵犯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播散时可侵犯其他MALT器官。PLL具有严格的诊断标准:①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均受累,同时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②以前从未发生过胸外淋巴瘤;③排除胸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④诊断以后出现胸外淋巴瘤病变至少在3个月以后。同时满足上述四点可诊断为PLL。本例四点均符合。

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病变侵犯的部位与程度有关。可有咳嗽、胸痛、乏力、不规则发热,部分患者有胸痛、咯血、喘息、体重下降等。

PLL的CT表现多种多样,以肿块型多见,也可表现为肺炎肺泡型、间质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粟粒型(血型)。肿块型可单发或多发,于肺野内带或胸膜下多见,边界不清,病灶内常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此征象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间质使之增厚压迫邻近肺泡所致。肺炎肺泡型为肿瘤沿肺段或肺叶分布的模糊片影,可见空洞。间质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细小或粗糙网状结构或网状结节,或呈毛玻璃样变。粟粒型呈直径小于1cm的多发小结节,边界毛糙。本例表现为肺炎肺泡型,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PLL的PET代谢程度与病变的组织分级相关,PLL大多数为低度恶性B细胞型NHL,因此PLL摄取FDG的程度通常都不高,从而增加了与良性病变鉴别的难度。

PET/CT对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肺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ET可提供全身器官及淋巴组织的三维代谢信息,同时PET/CT实现了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的精确融合,可准确地显示微小病灶,并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ET/CT可准确地提供肺、支气管受累情况,纵隔肺门有无侵犯的淋巴结及胸外有无淋巴瘤侵犯。

点评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PET/CT对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肺淋巴瘤可提供一定的信息,但最终诊断需靠病理。

(邵丹 王淑侠 广东省人民医院)

来源:《PET/CT疑难病例精解》
作者:姚稚明 李方 王铁
参编:赵军 王全师 郑容 崔瑞雪 朱朝晖
页码:1-3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