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治疗

来源: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时间:2024年10月14日    点击数:    5星

61岁男性,体检发现腹腔占位,如何诊治?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1岁,1周前于外院体检发现腹腔占位,行MRI检查示:腹腔占位,肿物大小约10cm,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可能。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就诊,门诊以“腹腔占位性质待查”收治入院。


既往史及家族史


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父母去世,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ECOG评分为0分。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约5次/min。直肠指检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超声内镜:胃体小弯侧占位,大小约10cm,GIST可能。
活检:上皮样肿瘤或上皮源性肿瘤,倾向于上皮样胃肠间质瘤,CD117(+),DOG1(+),CD34(+)。基因检测:c-KIT基因 11外显子557-559密码子杂合性缺失并插入TTT,导致p.557-559del WKVinsF。
PET-CT:肝胃间隙巨大肿块,与胃小弯侧胃壁分界不清,最大截面约8.9cm×8.0cm,内伴坏死,周边实性部分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max = 4.3(图1)。



图1 PET-CT示肝胃间隙巨大肿块


初步诊断:(胃)GIST


【治疗过程】


(一)病例分析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目前诊断明确,为胃体小弯侧GIST,大小约10cm。由于肿瘤位于肝胃间隙,且瘤体巨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完整切除风险较大,可能需要联合切除部分肝脏。故考虑术前先行靶向治疗,缩小瘤体,减小手术风险,并尽量避免联合脏器切除。


(二)治疗方案


患者于2013年11月中旬开始服用伊马替尼400mg/d。
2014年2月复查CT提示肝胃间隙见分叶状肿块,大小约5.2cm×4.2cm,和小弯侧胃壁关系密切(图2);继续服用伊马替尼。
2014年5月CT:肝胃间隙肿块较前缩小,约4.2cm×3.1cm,密度不均(图3)。



图2 2014年2月腹部CT



图3 2014年5月腹部CT


2014年8月CT:肝胃间隙胃体小弯侧肿块,内见环形钙化,轻度强化,较前缩小,约3.7cm×2.9cm(图4)。患者行术前治疗9月余,肿瘤明显缩小,此时可完整切除且风险较小,继续行术前治疗可能效果不佳,并且会增加继发耐药的风险,遂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


患者于2014年9月初行胃局部切除术,切除部分胃小弯侧胃壁及小网膜,完整切除肿瘤。


(三)术后病理及基因检测


病理诊断:(胃体小弯侧)胃肠间质瘤(4cm×3.5cm×3cm),核分裂象<5个/50HPF。两侧切缘未见肿瘤累及,胃周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0/10)。注:本例肿瘤细胞密度明显减低,间质伴有明显的胶原化,符合靶向治疗后改变(中度效应介于50%~90%之间)。



图4 2014年8月腹部C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DOG-1(+)。


基因检测:c-KIT基因11外显子557-559密码子杂合性缺失并插入TTT,导致p.557-559del WKVinsF。


【预后】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继续服用伊马替尼400mg/d,无明显不良反应,至2017年10月停药。截至2019年3月,随访约5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


【经验与体会】


患者初诊时,超声胃镜穿刺病理证实为GIST,PET-CT发现胃原发灶巨大,约10cm,肿瘤巨大,同时排除了其他部位的转移。若直接手术,由于瘤体较大、质脆,且小弯侧空间受限,容易导致术中肿瘤受挤压破裂。同时基因检测提示为c-KIT外显子 11 突变,p.557-559del WKVinsF。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差,已有两个Ⅲ期的大型临床研究提示此类基因突变也是对伊马替尼敏感的类型,故可以考虑先行术前治疗。在治疗中也可以看到,在治疗的初期患者的肿瘤从10cm缩小到5.2cm,继续服用药物的第6个月肿瘤就有趋于稳定的状态。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第10个月接受了胃局部切除术。


原发性GIST患者在接受R0手术后,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象计数、有无肿瘤破裂等四项参数进行危险度评估,现有的危险度评估标准包括NIH(2008改良版)、WHO(2013年版)、AFIP、热点图、列线图(诺模图,Nomogram)和NCCN指南(2017年第2版)。但是需要认识到这些危险度评估所用的参数都是未经治疗的参数。接受了靶向治疗的原发性GIST患者,尽管病理科医师计数了核分裂象,提供了肿瘤大小和部位,但临床医师不可根据此核分裂象及肿瘤大小评估患者的危险度,此类患者仍需以高危患者的标准对待,建议患者继续服用伊马替尼3年。


知识来源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