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6岁,2个月前因发现右乳包块10年、1年前自觉肿块变大就诊
主诉
右乳腺癌3周期新辅助化疗第20天。
现病史
患者女性,66岁。2个月前因“发现右乳包块10年,1年前自觉肿块变大”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右乳头内陷,乳晕周围皮肤可见橘皮样改变,伴局部红肿破溃,右乳晕及上方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9c m×8c m,质硬,边界不清无触痛,活动差。乳腺钼靶X 线摄影检查示:右乳外上见一较大的团块状影,大小约8.3cm×7.5cm,密度均匀,边缘见有毛刺,左乳见1枚点状钙化,左乳头、皮肤及皮下脂肪未见异常,右腋前份见淋巴结。结论:右乳癌。遂行右侧乳腺癌B 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示:(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手术完整切除有困难,遂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已给予TAC 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3周期。化疗期间给予止吐等辅助支持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本次入院为行第4周期化疗入院。
既往史
既往体健。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个人史
生于原籍,无外地及疫区久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及其他不良嗜好。
月经婚育史
月经初潮12岁,48岁绝经,月经周期为28~30天,经期为4~5天,经量正常,无痛经,28岁结婚,育1 子,配偶及子女健康。
既往用药史
多西他赛110mg+多柔比星70mg +环磷酰胺700mg,共3个周期。
过敏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女性,66岁,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
生命体征:T 36﹒3℃;P 75次/分;R 18次/分;BP 118/77mmHg;
身高148c m;体重60kg;体表面积1.48m2;KPS 90分。
皮肤: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皮疹,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五官:头颅无畸形,球结膜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存在,无自发性眼震。耳鼻检查无异常。口唇无发绀,舌尖轻度糜烂。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胸部:胸廓对称,无皮下气肿,胸骨无压痛,右乳晕上可触及4c m×3c m 大小包块,质硬,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破溃处已结痂。双侧呼吸动度对称,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率75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腹平软,未见瘀斑,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不紧,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四肢:脊柱、四肢无畸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WBC 5﹒78 ×109/L;HGB 134g/L;PLT 210 ×109/L;NEUT%52%。
2﹒肝功生化
AST 29 U/L;AL T 17U/L;ALB 37﹒9g/L。
3﹒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入院诊断】
右乳腺癌化疗后
【诊疗经过】
患者2个月前因“右乳包块”入院,查体发现肿块过大并出现破溃,手术完整切除有困难,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3个周期,再次查体:肿块由原面积9c m×8c m 缩小至4c m×3c m,且红肿消失、破溃结痂,遂拟给予第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本次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无明显抗肿瘤治疗禁忌,给予第4周期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110mg,静脉滴注,第1天+多柔比星70mg,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700mg,静脉滴注,第1天,同时辅以保肝止吐等治疗。
初始治疗医嘱:
环磷酰胺700mg+NS 100ml ivdrip d1
多柔比星70mg+NS100ml ivdrip d1
多西他赛110mg+NS 200ml ivdrip d1
地塞米松8 mg po bid ×3天(多西他赛滴注1天前服用)
昂丹司琼8 mg iv bid
硫普罗宁200mg+NS 250ml ivdrip qd
【出院带药】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 ×6支
【出院诊断】
右乳腺癌化疗后
病例特点与诊断要点
1﹒病史
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右乳腺癌3周期新辅助化疗第20天”入院。2个月前行右侧乳腺癌B 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示:(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3周期,方案为多西他赛110mg +多柔比星70mg +环磷酰胺700mg。
2﹒查体
颈部、腋窝、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胸廓无畸形,局部肿块缩小至4c m×3c m 大小,红肿消失、破溃处已结痂,呼吸动度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余未见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
(1)治疗前乳腺钼靶X 线摄影检查:右乳外上见一较大的团块状影,大小约8.3c m×7.5c m,密度均匀,边缘见有毛刺,左乳见1枚点状钙化,左乳头、皮肤及皮下脂肪未见异常,右腋前份见淋巴结。结论:右乳癌。
(2)胸片示:未见明显异常。
(3)腹部B 超示:肝胆胰脾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用药分析】
1﹒抗肿瘤治疗评价
该患者治疗前肿块过大、且侵犯皮肤,根治性手术难以完成,属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局部晚期乳腺癌(L ABC)主要是指原发灶直径大于5c m(T3)或有皮肤和胸壁粘连固定(T4)和(或)区域转移的腋淋巴结互相融合(N2)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根据以上标准,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是指ⅢA 期(T0~2N2 或T3N1~2)、ⅢB 期(T4NX)和ⅢC(TXN3)的乳腺癌。对于已侵犯皮肤或胸壁的L ABC,初次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多数以失败告终,且治疗后大多数患者早期即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也将这部分患者定义为不可手术乳腺癌。近年来专家们发现由于乳腺癌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可以对不可手术的L ABC 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再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继续完成化疗。将其公式化为:诱导化疗‐手术或加放射治疗‐巩固化疗的“三明治”疗法。临床上也进行了大量关于L ABC 新辅助化疗的试验研究,证实其疗效确实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局部治疗。
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初始化疗和诱导化疗,临床用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 ABC)和炎性乳腺癌(inflamma tory breast cancer,IBC)。
一般来讲,凡推荐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化疗方案都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主要是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的2~3 联方案。比较常用的方案有含蒽环类的二联或三联方案,如AC/EC 以及FAC/FEC,近年来认为联合紫杉类等无交叉耐药的方案可能增加疗效,主要是AC 或EC 序贯紫杉类单药或三联(TAC 或TEC)。HER‐2 阳性患者应考虑采用含至少9周曲妥珠单抗的新辅助化疗。关于新辅助化疗持续时间,需综合考虑肿瘤情况及肿瘤对化疗反应等因素以决定疗程,一般给予2~4周期。
该患者首诊时查体示右乳局部肿块过大且出现皮肤浸润破溃;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示:(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乳腺癌分期较晚,手术完整切除困难,遂拟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TAC4周期,待获得临床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现患者已行新辅助化疗3周期,局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红肿消失、破溃处结痂,效果显著,再行1周期化疗即可手术。
接受过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化疗方案(如术前未完成);给予辅助放疗;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应继以内分泌治疗;如肿瘤为HER‐2 阳性,应完成至多1年的完整曲妥珠单抗治疗。
2﹒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TAC 化疗方案由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组成,不良反应较AC→T 方案严重,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毒性、血液学毒性、心脏毒性、脱发、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除此以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过敏反应:多西他赛注射剂因含有增溶剂吐温80 而常出现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开始滴注几分钟内,轻反应为皮疹,多发于手、足,严重者可出现胸闷、背痛、呼吸困难、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全身红斑等。用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前一定要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对高敏体质者,可同时加用抗组胺药。备好抢救物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停止给药并积极进行抢救。对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可再次使用本药。
(2)体液潴留:据报道,部分患者用多西他赛后,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体液潴留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外周水肿、胸水和腹水,停药后可逐渐消失。由于本方案中多西他赛剂量偏低,且常规预防性服用地塞米松,未发生体液潴留。
【药学监护项目】
1﹒血象检查
本方案具有较强的骨髓抑制作用,治疗过程中每3~4天检查一次血常规;该患者前3周期化疗后均出现了白细胞降低现象,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效果好,未影响抗肿瘤治疗。
2﹒消化系统毒性检测
本方案消化系统毒性较重,化疗时给予预防性止吐药物(昂丹司琼),且给药前后服用地塞米松3天,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不适反应;但因激素药物易引起消化性溃疡,故需加用西咪替丁等胃黏膜保护药物。
此外,患者用药前应注意肝功及心功能的监测,正常则可给予化疗药物。
思考题
1﹒简述新辅助化疗的优点及缺点。
(1)优点:①降低肿瘤(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乳房外形创造了条件;⑥提供肿瘤对化疗方案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的信息,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
(2)缺点:①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②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③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2﹒本案例中患者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癌肿明显缩小,后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面积:4.5c m×3.0c m);腋窝淋巴结(7/19)查见转移癌;另送“第二组”淋巴结(3枚)及“第三组”淋巴结(5枚)均未查见癌;乳头、残腔、底切线均未查见癌。免疫组化:ER(+++)、PR(+)、CerbB‐2(-)。请为该患者拟定后续治疗方案。
(1)术后3~4周给予辅助化疗,基于新辅助化疗证实该患者对T AC 方案敏感,术后可继续行此方案完成化疗计划,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新辅助化疗加辅助化疗一般需行6~8个周期。辅助化疗与内分泌治疗或放疗不宜同时进行。
(2)鉴于该患者局部癌灶较大、侵犯皮肤,且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化疗结束后应给予放射治疗。因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有效杀灭局部组织中残余的肿瘤组织和细胞,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后局部放射治疗可以使局部复发率大大降低,并获得生存率的提高,对于L ABC 患者十分必要。
放疗治疗野应基于化疗前的肿瘤情况进行考虑,术后胸壁和淋巴引流区的放射治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要方法。放疗可与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使用。
(3)该患者雌激素受体强阳性,化疗结束后应给予内分泌治疗。具体用药可首选针对绝经后患者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来曲唑等)。
来源:《肿瘤》
作者:孙淑娟 张志清
参编:张鉴 雒琪 宋晓坤 沙丹 张文
页码:123-128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