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复发性脑梗死1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0岁,因“发作性视物成双2年、言语不利8个月,眩晕伴视物变形20天”于2010年1月30日入院。2年前于妊娠期无明确诱因地反复突发性视物成双,每次症状持续约2~3分钟后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发作约10次,发作时肢体活动正常。8个月前,患者于行走时突发言语不能,表现为不能说话和朗读,但可听懂别人讲话,视物变形,持续约1小时后症状缓解。在某医院检查发现: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阳性、血小板减少,颅脑CT发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考虑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长期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近3个月改为2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临床症状稳定。20天前用电脑时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和频繁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自诉视物变形,不敢睁眼及向左转头。于邻近医院住院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倍他司汀片、盐酸地芬尼多片、硫酸羟基氯喹、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肽软胶囊等药物治疗,眩晕较前缓解。
既往史:反复习惯性流产5年,最短流产孕期2个月,最长流产孕期5个月,至今共流产4次。食“螃蟹”过敏。
家族史:母亲有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史。
入院查体:双侧血压100/70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情感、智能检查粗测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淡红,动脉反光增强呈银丝样,可见明显动静脉压痕,无局部水肿、渗出、出血样改变,无明显动脉血管中断或串珠样改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侧视可见不持续、快相向右、粗大水平眼震,双侧额、面纹对称,眼睑闭合有力,示齿、鼓腮有力,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活动度一致,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有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膝反射活跃,双侧Hoffmann、Rossolimo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共济运动检查均正常,Romberg征阴性。无深浅感觉障碍。无脑膜刺激征。右锁骨下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入院前辅助检查:2009年7月27日颅脑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左额顶叶皮质下、左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急性-亚急性期),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软化灶。2010年1月13日颅脑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右侧脑桥、右侧基底节、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010年1月13日经颅多普勒超声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稍减慢,右侧为著;双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稍减慢。2009年7月27日ACL-IgG型阳性,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s,LA)52.1秒(正常值27~41秒)。多次血小板计数在(74~118)×109/L。
图3.9-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脑梗死患者颅脑MRI横断面扫面T2加权像
A.显示左侧放射冠长T2信号(箭头);B.右侧基底节点状长T2信号(箭头)
入院后辅助检查:多次血小板计数在(133~147)×109/L。ESR 32mm/h。ACL正常。抗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S)抗体-A(+),抗线粒体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的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2010年2月2日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颈部及颅内血管超声大致正常。CT灌注成像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2月4日颅脑MRI:脑内多发性缺血梗死和软化灶(图3.9-1),MRA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2月5日DSA结果回报:右颈内动脉C4段迂曲。双下肢彩色超声:双下肢深静脉未见血栓形成,双侧下肢动脉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APS、脑梗死。
治疗: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值(INR),调整药物剂量,控制INR在2.0~3.0间;建议给予激素等免疫调节治疗,患者因怕体重增加而拒绝激素治疗。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头晕、视物旋转及视物变形等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治疗,定期监测INR。2个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无复发及新发症状。
2 讨论
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包括LA和ACL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症为其主要表现。APS的诊断,根据1999年第8次APS国际会议制定其诊断标准[1]。该标准包括临床和实验室两方面内容,临床指标为:①血管血栓形成,发生在任何组织或器官的动、静脉或小血管血栓形成1次或多次(必须经影像学证实);②病态妊娠,无胎儿形态异常,妊娠10周以上的1次或以上原因不明的死胎;胎儿形态正常,34周以下由先兆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引起1次或以上的早产;3次或以上妊娠不足10周的自发性流产。实验室指标为:①ACL-IgG和(或)IgM中到高滴度阳性,持续6周或以上;②6周内2次以上检测出血浆中LA阳性。上述指标患者至少同时具有1项临床表现及1项实验室检查阳性,才能诊断为APS。
在APS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比较普遍的,一直受到神经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偏头痛、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抑郁、舞蹈症、痴呆、横贯性脊髓病、多发性硬化等,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血栓形成是APS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APS引起血栓形成机制有如下方面:①aP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内皮细胞抗体,导致内皮损伤,促使血栓形成;②aPL直接抑制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③aPL通过与血小板结合或直接促进血小板的凝集;④aPL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有交叉免疫性,诱导或加速炎症反应,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2]。
aPL阳性是否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观点不一,Brey等[3]认为aPL与卒中相关,Ahmed等[4]持相反观点,在对44 725例男女经过11年随访观察,认为aPL与人群中卒中的发生相关,但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Bushnell等[5]对2841例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17.4%的患者阳性,51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卒中患者中aPL阳性达到了20.5%,同时aPL阳性患者卒中的复发率极高。Hart等[6]认为aPL是中青年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Levine等[7]在研究中随访81例aPL阳性者,发现一半患者在随访一年中有一次复发,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次数增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也增加。Adair等[8]也报道,对aPL阳性组与aPL阴性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2年,显示aPL阳性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远较aPL阴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也有研究报道不支持aPL与复发性卒中事件有关。对于反复再发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年龄较轻者,应注意检查aPL。
本例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既往有反复流产病史,其母亲也有血小板减少、流产史,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倾向。aPL引起病理性妊娠的机制是:膜联蛋白V(Annexin V)主要存在于人胎盘内,起天然抗凝作用。而aPL可干扰Annexin V在磷脂表面的聚集,使其无法发挥抗凝作用,引起胎盘微血管血栓、胎盘梗塞和功能不全,是造成患者反复流产、胎儿宫内发育不全、早产、死胎等病理妊娠的主要原因。APS患者发生异常妊娠的病理本质仍然是血栓。近年来研究发现,20%~60%流产与其有关[9]。
Provenzale等[10]研究报道,AP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一般脑梗死相似,可以发生在大脑皮层、脑室周围、基底节区等,可以表现为单发、多发、对称及迁移性脑梗死样改变。麻海龙等[11]报道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发生在大脑皮层,2例发生在侧脑室旁,1例发生在基底节区;单侧脑组织受累1例,游走性改变一例,多发病灶3例;5例全部进行MRI强化检查,病灶均无强化。当在临床上出现皮质梗死、腔隙性梗死和小的白质病变时,要考虑到原发性APS的可能。
对于aPL阳性的脑梗死的治疗,美国血液学会建议APS患者的动脉血栓的治疗如下:①确定基础凝血酶原时间是否正常;②对初发患者口服抗凝剂,目标INR为2.5~3.5,至少持续治疗12个月;③治疗其他的高凝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④复发患者,采用INR延长至3.0以上的标准,可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代替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免疫制剂治疗。Sanna等[12]提出患有脑梗死的aPL阳性患者应进行抗凝治疗,推荐一旦患者有aPL相关血栓形成应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为了防止脑梗死复发,INR的值应控制在≥3.0,如不连续应用华法林治疗或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能导致血栓形成复发。口服抗凝治疗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出血的危险,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栓形成相比,APS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类固醇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预防APS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尚不确定,长期应用可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在充分抗凝治疗情况下,患者仍有反复的血栓栓塞发生或危及生命时,可考虑应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英国血液病学会在2000年发布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建议[13]:对低龄(<50 岁)卒中患者和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动脉栓塞患者考虑行aPL检测。因此我们对于年轻及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进行aPL筛查,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血栓性疾病。APS的主要治疗是抗凝和对症治疗,及时正规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专家点评 胡文立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临床综合征,以复发性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或)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多系统损害。抗磷脂抗体属于自身抗体家族,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APS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引起。下列情况应该考虑APS的诊断:不能解释的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特殊部位的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发生在50岁以下;复发性血栓形成;出现在妊娠3个月以内的流产2~3次;同一患者发生一个以上的APS表现;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表现如偏头痛、癫痫、舞蹈症、横贯性脊髓炎、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有关APS药物治疗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非对照性研究,许多前瞻性研究纳入病例数量少。目前的分类治疗推荐如下:①无症状、有动静脉血栓形成或习惯性流产家族史的患者,一些研究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②原发性APS出现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初始治疗为静脉或皮下注射肝素继而应用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血栓形成后症状复发的最高风险期发生在6~12周,一些研究推荐在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情况下,治疗持续至少6个月,另有一些研究提倡终身治疗。③原发性APS出现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或梗死者,许多研究推荐:在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情况下,可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存在争议。但是抗磷脂抗体卒中研究(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Stroke Study,APASS)显示对于卒中复发的影响,仅用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继发性APS出现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者,由于潜在的血管炎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持续的损害,患者复发性卒中或血栓形成的风险持续存在,推荐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常常合用阿司匹林、羟氯喹、己酮可可碱)叠加抗凝治疗(常常使用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如果患者的狼疮抗凝物阳性和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例如,因子Ⅴ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亚甲基四氢叶酸酯还原酶基因突变),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Wilson WA,Gharavi AE,Koike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J].Arthritis Rheum,1999,42:1309-1311.
2.Hughes G.Hughes Syndrome: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 clinical overview[J].Clin Bev Allergy Immunol,2007,32:3-12.
3.Brey RL,Abbott RD,Curb JD,et al.beta(2)-Glycoprotein 1-dependent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J].Stroke,2001,32:1707-1716.
4.Ahmed E,Stegmayr B,Trifunovic J,et al.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re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an incident case-referent study nested within the MONICA and Vasterbotten cohort project[J].Stroke,2002,31:1289-1293.
5.Bushnell CD,Goldstein LB.Diagnostic testing for coagulopathi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0,31:3067-3078.
6.Brey RL,Hart RG,Sherman DG,et al.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nd cerebral ischemic in young people [J].Neurology,1990,40:1190-1196.
7.Levine SR,Brey RL,Sawaya KL,et al.Recurrent stroke and thrombo occlusive events in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Ann Neurol,1995,38:119-124.
8.Adair JC.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Rheumatology(Oxford),2006,45: 241-242.
9.Lvanova I,Konova E,Popov I,et al.Role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147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s and stillbirths: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J].Akush Ginekol(Sofiia),2002,41:6-9.
10.Provenzale JM,Spritzer CE,Nelson RC,et al.Disseminated thrombosis in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MR findings[J].Eur J Radiol,1998,26:244-247.
11.麻海龙,孟令欣,村田和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影像学表象及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6):50-51.
12.Sanna G,Bertolaccini ML,Cuadrado MJ,et al.Cer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the antiphospholipid(Hughes)syndrome[J].Rheumatology,2003,42:200-213.
13.Greaves M,Cohen H,Machin SJ,et al.Guidelin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Br J Haematol,2000,109:704-715.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病例精选》
作者:王春雪 张宁
页码:122-126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