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激素治疗病情反加重 如何寻找诊断线索?
46岁男性,受凉后高烧 39℃。热退后出现双下肢麻木伴力弱。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反而双下肢基本完全瘫痪,小便失禁。激素治疗病情反而加重,究竟患有何病?如何进一步寻找诊断线索?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双下肢麻木7个月,加重伴力弱4个月,尿不畅1周入院。
患者7个月前户外散步受凉,寒战,体温达39℃。两天后热退,于坐位时双下肢背侧自上而下有麻木感,立位及下肢垫高时麻木感消失。前3个月中反复发作,未予重视。近4个月麻木感进行性加重,伴左侧大腿后部灼痛,双下肢沉重,由上楼费力发展至步行沉重,右下肢明显;双足底踩棉花感,麻木感,行夜路时害怕摔倒。近两个月,双下肢热胀,活动明显,平卧缓解,步行摇晃,腰椎CT平扫及双下肢深静脉检查正常。1周前患者出现尿不畅,尿线细,平卧位起立后不能立刻解出小便,停留5分钟,用力后开始滴出。因大腿后部疼痛,下肢无力,曾诊断为“神经根炎”,因双下肢无力发作诊断为“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治疗,4小时后患者双下肢基本完全瘫痪,肌力0~1级,伴小便失禁。24小时后排便功能恢复,48小时后双下肢恢复原有肌力。病程中无意识障碍、抽搐,否认肉跳、肌痛、视物成双史,体重无改变。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足趾背屈、跖屈力弱,左下肢肌力5级。双侧腹壁反射低,提睾反射未引出,肛门反射(+);双上肢肱二、三头肌,桡、尺骨膜反射对称引出,双膝腱反射正常引出,右跟腱反射未引出,左跟腱反射较弱。上下肢病理征未引出。右侧T10以下痛觉减退,左侧T11以下轻度痛觉减退;右侧髂前上棘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左侧髂前上棘至左髌骨音叉震动觉减退,双侧关节运动觉、位置觉正常,四肢静态肌张力正常。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肌酶、心电图大致正常。体感诱发电位示:双侧胫后神经P40潜伏期延长,余正常。腰椎MRI示:①L5~S1间盘变性、后突、硬膜囊轻度受压;②L4~L5后纵韧带钙化;③L3椎体内T1、T2皆为高信号灶,考虑椎体内小血管瘤可能。胸椎MRI提示:胸髓血管畸形,T6~T12空洞形成。腰穿检查:初压160mmH2O,压腹、压颈通畅,CSF常规:单个核细胞3/HP,潘氏试验(+),CSF生化:蛋白1.5g/L,葡萄糖3.16mmol/L,氯化物120.8mmol/L。DSA:椎管内脊髓动静脉血管畸形(C6~T12水平)。
经手术证实为T11~T12左侧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向脊髓表面静脉引流。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后,患者双下肢肌力对称,均为5-级。
讨论
病例特点:中年男性,病程7个月,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均受累,症状有一定波动性;发作性。最初因大腿后部疼痛,下肢无力,未查到感觉障碍,诊断为神经根炎;随后让患者俯卧位,查浅感觉,发现患者右侧T10以下痛觉减退,左侧T11以下轻度痛觉减退;查深感觉,右侧髂前上棘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左侧髂前上棘至左髌骨音叉震动觉减退,病变部位考虑位于脊髓(T11~T12):依据感觉平面定位于T10~T11水平。患者存在脊髓长束定位体征考虑髓内病变,但患者早期出现根痛症状与髓内病变特征不符。故考虑患者同时存在髓内髓外病变。患者存在感觉、运动、括约肌障碍,缓慢进展,有一定波动性,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脊髓空洞症。
脊髓血管畸形分为动脉性、静脉性和动静脉性三类,绝大部分为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胸腰段,其次为中胸段,颈段少见。引起症状体征的原因主要有4个:①动脉血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静脉,导致静脉压增高,远端静脉血液淤滞,扩张纡曲直接压迫脊髓;②畸形血管侵入髓内,使脊髓产生不同程度的坏死与萎缩,伴胶质增生和血管反应;③血液经过畸形血管被大量分流,产生盗血使脊髓缺血,导致脊髓软化,功能受损;④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绝大部分患者在45岁以前起病,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与症状反复出现。一半以上患者以急性疼痛发病[1],疼痛部位与畸形所在节段相吻合。8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四肢力弱,常自动好转,不久复发。80%以上患者有各种类型感觉障碍,可呈根型或传导束型分布。多数患者有括约肌功能障碍。20%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脊髓血管畸形常伴发同节段的其他组织畸形,如皮肤血管痣、椎体血管畸形、下肢静脉曲张等。还可合并颅内或内脏血管畸形。
本病诊断困难,本例患者曾诊断为“神经根炎”、“多发性硬化”,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双下肢基本完全瘫痪,肌力0~1级。激素治疗病情加重,通常不会发生在神经根炎、多发性硬化患者。这时应想到脊髓血管畸形的可能。本病多依靠辅助检查,行脊髓MRI有一定帮助。脊髓造影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2],可显示脊髓表面有蚯蚓爬行状的造影剂充盈缺损。
本例患者除有明确的脊髓血管畸形外,还存在脊髓空洞。脊髓血管畸形并不是继发脊髓空洞症的常见病因[3],目前只见个案报道[3~5]。可能的原因为:脊髓缺血后脊髓内软化灶形成,软化灶融合形成空洞。另外脊髓表面静脉怒张,影响脑脊液回流,造成不全椎管内梗阻,可能是脊髓空洞形成的另一原因。
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阻止异常血流,主要是手术或介入方法[6],包括供应血管结扎术、人工栓塞术、畸形血管切除术,可使70%的患者改善症状。
点评
1﹒感染后出现的脊髓横贯性损伤通常易被简单诊断为急性脊髓炎。
2﹒常规脊髓MRI检查提示可疑血管异常信号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3﹒确诊依赖于脊髓造影。
4﹒尽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避免严重致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Chen CC,Wang CM,Chu NK,et al.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presenting as chest pain in a child.Spinal Cord,2008,46(6):456
2.Hsu WC,Lin WC,Lieu AS,et al.Acute quadriparesis caused by spinal arte riovenous malformation:a case report.Am J Emerg Med,2008,26(6):731
3.Hasegawa O,Suzuki Y,Nagatomo H.A case of spinal arteriovenous malfor mation as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 extended over the entire spinal cord that presented mainly as spastic paraparesis.Rinsho Shinkeigaku,1991,31(6):653
4.Finsterer J,Bavinzski G,Ungersbock K.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s 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J Neuroradiol,2000,27(3):211
5.Caplan LR,Norohna AB,Amico LL.Syringomyelia and arachnoiditis.J Neu 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0,53(2):106
6.Schick U,Hassler W.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ur Spine J,2003,12(4):350
来源:《神经科少见病例》
作者:张微微 戚晓昆
页码:42-45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