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7年07月17日    点击数:    5星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发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的生存得到改善,但随后的原发恶性肿瘤(SPMs)却成为DLBCL生存者的一个重大挑战。2017年7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研究者计算了1989年至2012年确诊的23879例首次原发DLBCL后生存至少1年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和95%置信区间(CIs),并与加利福尼亚的普通人群进行比较。计算解释死亡竞争风险的SPMs的累积发病率(CMI)。

研究者发现,利妥昔单抗时代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生率几乎加倍[SIR(95% CI)(1989~2000)前,4.39(2.51~7.13)和利妥昔单抗出现后(2001~2012)8.70(6.62~11.22)]。利妥昔单抗出现前,随后的甲状腺癌较罕见,但2001年后极大增加[0.66(0.08~2.37)vs 2.27(1.44~3.41)]。利妥昔单抗出现后,确诊的DLBCL患者,所有SPMs(利妥昔单抗出现前4.77% vs利妥昔单抗出现后5.41%,P = 0.047)、AML(0.15% vs 0.41%,P = 0.003)、甲状腺癌(0.03% vs 0.15%,P = 0.003)和黑素瘤(0.25% vs 0.42%,P = 0.020)的5年CMI高于利妥昔单抗出现前。

该研究为引入利妥昔单抗后,SPM发病模式的变化提供视角,这或解释了SPMs的病因,应该指导DLBCL患者未来的癌症监测。

英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542862

(选题审校:梁舒瑶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