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28岁小伙2年来头痛恶心当“感冒”治 到头来发现“大祸临头”

来源:    时间:2019年04月22日    点击数:    5星

28岁男性,2年前偶有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都当作“感冒”治疗。4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头胀痛、恶心、呕吐,并自觉视力下降,偶有饮水呛咳,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病史:男性,28岁。头痛伴呕吐2年,加重4天。2年前患者偶有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都当作“感冒”治疗,后症状缓解。2年来未出现抽搐症状。4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头胀痛、恶心、呕吐,并自觉视力下降,偶有饮水呛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全胸片及腹部、盆腔超声检查无异常。

影像学表现:图1A、B:T1WI右侧颞部示一团状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影。图1C:T2WI病变高、低信号影,以低信号为主。图1D:FLAIR(压水)序列显示病变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影。图1E、F:增强扫描T1WI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术中所见:弧形切开右侧额颞部硬膜,见局部皮层脑回变窄,切开右侧颞中回后部,1cm深处可见异常组织。术中肿物呈黑色(图1G),肿瘤质地较韧不易吸除。血供异常丰富,出血凶猛。

病理结果:恶性黑色素瘤。镜下所见上皮样及梭形细胞浸润,大量黑色素沉积(图1H)。

分析与讨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4.8/10万人,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在脑内存在于软脑膜。颅内黑色素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8%~0.56%,以转移者为多,好发于40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2:1。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者起源于软脑膜成黑色素细胞,转移者原发灶绝大多数来自于皮肤。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按WHO分类属脑膜原发性黑色素细胞性病变(8720/3),2007年WHO未分级,实际上相当于Ⅳ级。组织病理学将黑色素瘤分为黑色素性和非黑色素性,典型的黑色素瘤因瘤体富含高顺磁性的黑色素颗粒,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但黑色素瘤瘤体的易出血和富含黑色素颗粒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其MRI表现比较复杂。颅内黑色素瘤CT平扫一般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MRI表现一般分为4型:①黑色素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②非黑色素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③混合型,上述两型的混合;④出血型,表现为不同时期出血的MRI特征。黑色素瘤增强后呈明显强化表现。影像学上鉴别颅内原发性与转移性黑色素瘤主要有:①原发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软脑膜与蛛网膜,转移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髓质交界处,较少侵犯脑膜;②原发性黑色素瘤多为单发,转移性黑色素瘤以多发常见;③区别原发性与转移性黑色素瘤最终要以颅外是否有黑色素瘤为准。本病例全身及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瘤,符合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诊断。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A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B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C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D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E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F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G

图1 右颞叶恶性黑色素瘤:H

A、B:T1WI横断面、矢状面;C:T2WI横断面;D:FLAIR横断面;E、F:增强横断面、冠状面;G:术中;H:HE×100

本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原因在于只考虑到其发病部位与脑膜关系密切,对其MR信号特征性表现缺乏认识。

鉴别诊断:①脑膜瘤:黑色素瘤及脑膜瘤均可出现脑外颅内肿瘤的征象,并可出现“脑膜尾征”,但脑膜瘤以中年女性多见,症状进展缓慢,邻近颅骨常出现骨质增厚或吸收,病灶内较少出现出血、坏死②亚急性期颅内血肿:患者常急性发病,CT上可见血肿从高密度到低密度的演变过程,MR上可见不同时期出血的表现,除非病灶内有反复、多次出血,一般不会出现混杂信号改变。③神经鞘瘤:易囊变出血,CT呈不均匀等、低密度影,MR呈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表现。

(汪文胜)

来源:《中枢神经系统疑难病例影像诊断》
作者:黄穗乔 黄力
参编:梁碧玲 罗柏宁 陈燕萍 黄飚 温志波
页码:146-147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