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老年男性双下肢麻木、无力10余天 罪魁祸首是…

来源:    时间:2020年07月20日    点击数:    5星

64岁男性,双下肢无力、麻木,持续10余天。入院后,经CT和MRI检查,最终找出祸源……

【病例介绍】

男,64岁,双下肢无力、麻木,10余天(图1)。

图1 胸11椎体左后部、左侧横突及棘突信号减低,左侧椎间孔开大,见低信号肿物向椎管内生长,脊髓受压向右前方移位,椎管内占位上下径线约35.9mm,最大截面约12.5mm×5.8mm。扫描所见肝右叶类圆形长T2小结节,直径约8.2mm

【诊断】

(胸椎)转移瘤

一、概述

椎管内转移瘤构成硬膜外肿瘤的主体,成人最常见的脊柱恶性肿瘤,中老年人居多。约半数来自乳腺、肺、前列腺、甲状腺癌等转移,脊椎骨质破坏多始自椎体后部,间盘极少受累。儿童多来自尤因肉瘤、成神经细胞瘤、成髓细胞瘤等,常侵犯神经管、压迫脊髓。胸椎受累最多见、其次为腰椎、颈/骶椎少见。多于硬膜外腔后方或侧后方形成软组织肿块。

脊髓转移瘤少见,胸段多见、颈段次之;可为脑瘤如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或生殖细胞瘤经脑脊液种植软脊膜,进而侵犯脊髓发病,亦可为血行转移,以肺癌、乳癌多见。

【治疗】

恶性肿瘤的特性之一就是远处转移,脊柱转移癌破坏椎体和附件,产生病理骨折,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起椎体不稳。以往采用外科治疗局限于姑息性治疗,但随着脊柱外科术的提高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及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脊柱外科医师对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有条件的患者进行肿瘤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可采用前路钢板、后路棒系统及植骨、骨水泥、钛网、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影像学表现

(一)CT/平片

平片示椎管周围骨质不同程度疏松、破坏,椎体、椎弓根、椎板溶骨性骨破坏最多见;少数者出现骨质增生、硬化,间盘极少受累;可有多个脊椎同时出现转移。硬膜外腔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不规则,多向椎旁生长,硬膜外脂肪消失。

(二)MRI

硬膜外或椎旁软组织肿块,与椎旁软组织信号相仿,肿瘤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变形、移位,但很少侵入髓内,STIR技术可使病灶轮廓显示更清楚,有助于本病诊断。脊椎转移瘤,骨质溶骨性破坏或增生,T1WI为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20%肿瘤仍表现为低信号,提示成骨性转移;椎体受累常跳跃式分布,多伴有椎弓根及附件受累,椎间隙可较正常增宽、间盘无受累。Gd-DTPA增强扫描,转移瘤呈中等程度乃至显著强化。

脊髓转移瘤,T1WI矢状位肿大脊髓为低信号、略不均匀;T2WI肿大脊髓内有高信号区且大部分为水肿所致,可超越肿大区甚至累及脊髓全长、延伸至脑干;血行性转移呈局限性不规则肿大,经软脑膜者脊髓肿大范围较大、在硬膜内、外见肿瘤结节。Gd-DTPA增强扫描转移瘤呈显著强化。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来源:《疑难病例影像诊断评述》
作者:郭启勇 卢再鸣
页码:18-1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